如何反思低估的股票不涨
(2015-11-12 10:09:17)分类: 随笔思考 |
2、而即便已经拥有熟练的投资技巧和成熟的投资心理,一样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评估后的低估股票,买入后依然不涨(内在评估价值与股价的差距没有缩小)。原因很多,例如:1、最终股价的上涨是需要市场更多的认可,而通常情况下,较低估股票形成的原因,至少是短期内遭遇到一些不利因素,以至于市场将短期影响放大到长期影响,并且做出了集体性的错误判断。而这种集体性判断失误的扭转,从心理学和历史经验看,需要时间。2、更加糟糕的是,在这段时期内,又遭遇到新的变化以至于最初的判断环境发生了转变。这里面有一方面是由于最初的判断就不够前瞻性,还有一方面是未知的风险(外界和内部因素的不可预见的动荡)。3、系统性的影响(整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萎靡),这里面有一部分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排除的,但还有一大部分因素无法通过经验来完全排除。
3、因此,即便非常成熟的价值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到这里面参杂的未知风险。能听到最荒谬的言论,就是“价值投资”=“100%确定投资”。还有基金管理人以此作为投资理论。按照凯利公式,100%的单一仓位意味着100%的确定盈利把握。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霍华德.马克斯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他的父亲爱好赌马,有一次发现只有一匹马的比赛,父亲欣喜若狂的压上全部筹码。还有比这更“确定性”的事情?结果,这匹马跑到中途忽然跳出栏杆而去!对于单一股票压上30%的仓位,意味着把握性需达到65%。因此,适度的分散(但不是那种为了分散风险而分散)是有益的。而分散的另一种好处,在于平衡一批“低估”股票恢复到内在价值的序列,从而平滑投资的业绩(当然,这并不是刻意的目标,而是被动产生的结果)。
4、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不受外界干扰,且有持续性的现金流入。这种“低估股票不涨”的现象,其实是非常有利于投资者。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低估股票永远不涨”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估值到真正低时,企业自由现金流充沛,管理层对待股东态度良好,不论是通过派息、或是回购股票,公司的股价都迟早会走向回归。这是“巴式投资”方法的精髓,而格式价值投资而言,静态资产的低估,除了进入控制董事会进行清算,否则由于资产的回报率低下,这种低估值的回归需要市场偏好的转变。而巴式类型股票则不太依靠市场的偏好转变。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找到这种巴式低估机会(治理优秀、自由现金流充沛、竞争壁垒稳定、持续派息回购),股价越是低迷,越有利于大资金的持续买入。
5、对于小资金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入,被低估股票套住后,的确会丧失低位持续买入带来的机会。但同原来的股息再投资实证一样,理论上这类巴式低估股票,仍然会在未来某个时期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但是这个过程由于小资金对于股票回报率的短期要求较高、缺乏资金投入而变得比较困难。
6、总之,面对低估的股票不涨,甚至下跌。需首先检讨自己的仓位控制是否合理?投资逻辑推理和价值评估是否理性客观?检讨客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以至于最初的判断基础发生改变?还要避免因为不涨(或下跌)导致的投资情绪变化而影响投资判断。对于A股而言,在做好自身的检查后,还是更应该坚持,而不是被市场所影响。实际上自身的检查,在市场偏好时,更应该严厉。一个成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就是不被市场情绪所干扰。当然,投资的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