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讲命堂
讲命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364
  • 关注人气:3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末三大灾难对“国运”的影响:(三)明末大鼠疫

(2021-01-29 11:28:23)
标签:

文化

四柱

六爻

风水

紫微斗数

自明嘉靖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其中,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常年干旱食物减少,老鼠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快整个地区,都布满了鼠疫菌,干旱缺水也导致了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在种种条件的影响下,鼠疫最后便在北京城爆发了。

《明史》记载:“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市间流传一句“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随着大量人口死亡造成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北京的鼠疫病情逐步得到扭转。但此时,闯王李自成的50万农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明末杨东明《饥民图说》中描绘了灾民“饿殍满路”、“全家缢死”的惨象。一系列的天灾,政府疲于应付,导致当时国家内部粮价上涨,最终形成了农民军起义,一路摧枯拉朽攻入北京。因此“国运”一事,看不见,摸不着,按科学的说法便是,历史规律。一个健康的时代,理应是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但假如,国内本身权利阶层日益固化和扩大,资源矛盾突出,那“天灾”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