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中国人的三种情怀
(2017-09-05 16:47:13)
标签:
文化四柱六爻风水紫微斗数 |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同时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观念与习俗。
一、道家:阴阳交替,天地中元
古人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此消彼长,相互交替,所以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中元节,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过去,人们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之间,选择其中一天,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二、儒家:七月新粮,祭祀祖先
中元节还是小秋,有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同时民间也会感念土地养育万物,他们会在七月十五这天,将供品撒进田里,祭祀土地和庄稼。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七月十五还要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祭祖时还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
三、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佛教有“目连救母”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徒弟目连,看到母亲死后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发愿化解冤孽救母,超渡一众的亡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举办法事,超度亡灵的风俗。佛家还有中元放河灯的传统,古人认为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放河灯是为了帮助鬼魂早入轮回。放灯表示活着的人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这是人的一份慈悲心肠。中国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倘无敬畏,则难免无恶不作,鬼神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敬畏感,让我们约束自己,善待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