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讲命堂
讲命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663
  • 关注人气:3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锻刀技术如何消失了?

(2016-06-25 16:22:50)
标签:

文化

四柱

六爻

风水

紫微斗数

中国古代对刀剑的最高评价是十三个字:吹毛立断,削铁如泥,杀人不见血。”“削铁如泥当然是艺术上的夸张之说,但一把锋利的好刀,砍折一般的熟铁是不成问题的。冷兵器时代,手持一把宝刀宝剑的战场优势是巨大的。元军两次征日战役中,幸存回来的士兵都对锋利的日本刀心有余悸,称自己的刀枪很容易被砍断。明代抗倭战争,戚继光无奈地承认: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遭之者身多两断。中国古代,那些削铁如泥的宝刀宝剑,哪里去了?

中国古代宝刀宝剑辈出,战国时代吴、越的铸剑师,打造出干将、莫邪、巨阙、湛卢等传奇宝剑,三国时候曹操命有司制造出多把百辟刀,蜀汉著名的兵器制造家蒲元在斜谷口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能砍断灌满铁珠的竹筒。而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刀,已经达到中世纪刀剑制作的最高水准。可是百炼钢的技术,唐以后就失传了,宋代以后中国所用的军刀大都用钢条锻打,用水或动物尿液淬火,刚性有余而柔韧不足,很容易锈蚀和折断。刀剑工艺的失传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封建统治太严密了。

拿宋代来说,民间不允许私藏刀剑,违者处死,锻冶刀剑的工艺资料更是当权者的忌讳。再加上承平日久,重文轻武,士大夫佩戴刀剑完全是出自装饰而忽略实用。至于地方上的铁匠,能打出耕田的锄头、切菜的菜刀,就算合格了。到了明代,刀剑的工艺更是每况日下,军队里的制式兵器也是粗糙之极。以至于戚继光向上司埋怨道军刀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大科学家宋应星也疑惑不解:(倭刀)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戚继光不得不在军中仿造日本刀,成批量生产,后世也称为戚氏军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