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颜色与象征
(2016-03-16 19:32:35)
标签:
文化四柱六爻风水紫微斗数 |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除了先秦以及秦朝,人们对于颜色的使用在很长时间都是五彩缤纷的。古代中国“颜色”一词最初只指面色,《说文解字》里说:“颜,眉之间也;色,颜之气也。”到了唐朝,“颜色”才有了指自然界色彩的含义。在约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黄帝时期,中国选择单色崇拜,在黄帝之后历经商、汤、周、秦,帝王们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分别对应黑、赤、青、白、黄,根据春夏秋冬自然万象之变,从而形成了五色学说。所以,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把黑、赤、青、白、黄视为正色。
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天地玄黄”之说源于古人感觉到的北方天空长时间都显现黑色,他们认为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五行”学说把白色与金色相对应,证明中国古人感觉到白色象征着光明,同时白色是凶丧之色,中国人只遇凶事服白;黄色是中心色,象征大地的颜色,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故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居于诸色之上;青色(含绿)象征着蓬勃生发的春天,代表生机盎然;红色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欢乐之事。
通常人们把上五色的混合色称为下五色,其中的亮紫色在汉代常被作为珍稀的极色,在唐代紫色为五品以上官服和皇家喜爱的色彩,紫色边也为高雅之色。自秦朝后,色彩的象征逐渐向装饰功能转变,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黄色以近金色的灿烂成为皇家专用色彩象征,平民百姓不得以赤黄为衣,而历代的不同的官员服装也采用不同的色彩。在城市建设、壁画和绘画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多样的。比如明朝以后,在故都北京,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百姓的建筑只能是青砖青瓦,或黑瓦白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