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佛珠
(2016-01-26 12:30:47)
标签:
文化紫微斗数四柱六爻风水 |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着礼服(朝服)、吉服(龙袍) 和常服时佩戴的一种装饰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朝珠的主体自108颗珠贯穿而成,材质多种多样,有珠石、木质和角牙质等,多为贵重材料。根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朝珠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做礼品进贡。
随着满清入关后国家舆服制度的不断完善,宫廷创制了森严的着装等级制度,它逐渐被赋予礼乐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渐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的定制。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钦定大清会典》中。清代朝珠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周长大约在130-170厘米之间。朝珠由108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故总数定为108。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妇还有侍卫等,均可佩挂朝珠。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要佩戴四种不同颜色的朝珠,分别代表天、地、日、月。清代皇帝赏赐给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样,材质有青金石、蜜蜡、珊瑚、绿松石、碧玺、东珠、蓝晶石、翡翠、玛瑙、金珀、唬珀、伽楠香、菩提子、檀香、砗磲、象牙、牛角等数十种材质,官员官阶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质越是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