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讲命堂
讲命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663
  • 关注人气:3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能打?

(2015-11-05 15:33:11)
标签:

军事

文化

六爻

风水

八字

在军事史上,曾国藩的湘军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湘军是所谓的“官勇”,即地方政府招募的临时性武装,当时的清军是八旗和绿营。绿营是经制之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他们的对手太平军是一批揭竿而起的农民,根本没受过什么军事训练。但在太平军面前,绿营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转眼之间就送给了太平天国。然而曾国藩却在很短时间内,将这样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那个时代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他是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首先分析绿营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原来绿营采取的是“世兵制”,即士兵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一旦发生战事,就采取抽调的制度,东抽一百,西拨五十,组成一支部队,然后派将领带兵出征。这样的结果是: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将也不识兵。既然大家互不熟悉,遇到危险,就甭指望别人会来救自己。那么打起仗来就谁也不肯冲锋在前,相反,生死之际所有人的本能反应都是自己先逃命。这就是曾国藩说的“近营则避匿不出,临阵则狂奔不止”,“胜则相忌,败不相救”。

    于是曾国潘采取了全新的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大帅招募统领,统领招募营官,营官招募手下士兵。湘军的待遇很高,不愁招不到兵,但只有上司招募才能进入湘军。这样一来湘军内部,人和人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更厉害的是曾国潘还规定,在作战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站死,那么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长官。这就形成了“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死党”,这才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