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的讲课风采(一)
(2015-10-22 13:38:36)
标签:
文化六爻八字风水紫微斗数 |
民国时期,产生了诸多的学界泰斗,艺术大师。这些大师上课,不仅学术水平高,功底扎实深厚,而且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秉性和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唯有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他上课的经典开场白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不但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不过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 ”,“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