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长”是老师吗?

(2015-09-10 11:50:30)
标签:

文化

六爻

风水

八字

紫微斗数

“山长”是中国古代对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湘近事》。早在唐代时期,就已成为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亦称蒋为“山长”,此记载于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也就没有“山长”这个称呼了。

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民办教育机构,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集藏书与治学于一体。书院与官学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完全不同,不设门户,完全开放,讲学自由。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政治精英,而是学术精英。书院刻意与官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授保持独立的学术品德,学生尊崇独立的自学精神。古代书院的领导不叫“院长”,多称“山长”、“洞主”,这是因为古代书院多建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欢与道观、寺庙为邻。“山长”相当于如今的大学校长,在书院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

    “山长”既是书院最高领导,也是首席教师。山长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参与一线教学工作。如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张栻等名儒大师,在主持书院日常教学时都是亲自进课堂给学生授课。比如兴办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的建康(今南京)明道书院即规定:“每旬山长入堂,会集职事生员授讲、签讲、覆讲如规,三、八讲经,一、六讲史,并书于讲簿。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书院一般每月有三次课试,从出题到评阅,均由山长负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门争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