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莹,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自幼在伦敦生长,喝牛奶咖啡说英文,6岁那年父亲应孙中山先生的邀请,来到上海开办当时中国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49年后改名“中百十店”,现在叫“华联商厦”)。郭婉莹随父母举家迁回上海落户,回国后就读于基督教会中学、燕京大学。无论是做富商的千金、尊贵的少奶奶,还是“文革”中家里所有的东西悉数充工、连结婚礼服都不剩下的时候,她永远不变地讲究与优雅。
郭婉莹,丈夫吴毓骧,是福州林则徐家的后代,他母亲的奶奶是林则徐的女儿,到他出生时已经姓了吴,是清寒的书香门第了。书香门第之人,往往雅致而不实用,吴毓骧就是这样。日后吴家的人说起来,都觉得他高攀了郭家四小姐,而郭婉莹自己,却从来不曾说过这样的话。他们两个人身上都是不把婚姻看成过饮食男女日子的人,对于感情都有着超脱世俗与尘世之外的愿望。在这一点上他们真的是志同道合。
郭婉莹,在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了上海,文革中作为资本家的子女,她被下放到农村去养猪,每天做着繁重的劳动,她穿着旗袍去清洗马桶,穿着皮鞋站在菜场里卖咸蛋,当她独自从劳改农场回家,听法院的人来宣读对她冤屈去世的丈夫的判决书时,她平静地听着,不闹也不号啕,泪水只在心中留。她晚年时,有外国记者问起她在那些劳改岁月,为何能好好地活下来,她优雅地挺直背说:“那些劳动,有助于我保持身材的苗条。”
郭婉莹,如果她当初随亲人逃到国外,也许就不会经历万般苦难,但优越的生活也往往会使人变得浅薄。而且如果那样的话,她将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她原来是一个可以在腥臭的河塘里用她那双弹钢琴的白皙的手指挖河泥的坚强女人,骨子里高傲的她从未在现实面前低过头。她在86岁的时候,与三个年轻女子外出,在一起走了几分钟,那三个子女都感到,像是三个男子陪一个迷人的美女去餐馆,而不是三个女子陪一个老太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