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辟谷的历史

(2015-05-25 21:00:37)
标签:

养生

八字

六爻

风水

紫微斗数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由于吃饭会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为了清除肠中秽气,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 ,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古代辟谷的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书中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道教创立后,修习辟谷者众多,《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

       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魏书·释老志》、《云笈七签》、《南史》、《北史》、《宋史》在《隐逸传》中皆有记载辟谷之人,其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虽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决非纯属子虚。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通志·艺文略》著录多篇,而道家经典《正统道藏》中则收载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