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李太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后来,据此产生了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渔樵问答》,此曲承载了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