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不少明史,包括最近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发现一讲到明朝灭亡,都大义凛然说,罪在政治黑暗与制度腐败。这结论是属于“帝国行政史”,其实大而无当,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内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那么农军哪来的?
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为何陕北闹饥荒?是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吗?陕北土地本来就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本来就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所以,饥荒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明末人口膨胀,根据史料记载,明末人口已经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
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西北明军活得非常凄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哗变的屡见不鲜,所以,农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士兵。
由于饥荒引发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经济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少了。这样便是恶性循环:越乱,越没人种粮食;越没人种粮食,越乱。据记载,农军与官军双方疯狂抢粮,叛乱席卷的四川,最后吃光了粮食,致使更多的农民造反。所以,明朝覆亡从根本来讲,就是“粮食政治学”,“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不饱才揭竿而起,这才是明覆亡的根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