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母亲的房子》

(2023-02-10 15:07:48)
分类: 胡说
     读《母亲的房子》,上篇日志写了点想法,觉得还没说尽,今天又继续说。
     蔡崇达很聪明,文章开头就甩出母亲对房子作出有背常理的决定——明明那房子就要拆迁了,还要修。瓜的唛? 我相信好多人会这么想。得赶紧说服母亲,不要修不要修不要修!这是肉眼可见的错误啊!因为母亲执拗,才让人着急,才生出想和谁讨论讨论的欲望。讨论什么?

    第一,挖一挖母亲为什么要建房?
    为了爱情?为了父亲?为了承诺?为了面子?为了自尊?都有一点点吧。人是复杂的,任何简单的归结都是片面的,所以我说,房子就是一个隐喻,房子就是一个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壳,认知的壳、思维的壳、行为方式的壳,我们的眼界、情感、偏好、愿望、选择、记忆全在这个壳里。相对于宇宙,人类也戴着厚厚的壳,我们上天入地,想从空间上突破这个壳;我们追溯历史探究生命本源,是想从时间上突破这个壳,这个壳既是起点,也是归宿,既约束我们,也呵护我们,既成就我们,也毁灭我们。
    我们所有人都走不出这个壳,所以有执念。母亲也走不出,所以母亲有建房的执念;你也有,只有你没察觉而已。

    第二,为什么会觉得母亲修一栋快拆除的房子是错误的?
    因为常理,因为重修的房很快就要拆除,耗钱耗时全是损失。都不用思考,读者直接把自己摆进去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觉得母亲完全可以离开这儿,拿着拆迁赔偿款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买更好的房子,吃好的,穿好的,去旅游,跳广场舞,结交同龄的老头老太,也可以资助儿子在北京买房,甚至投资理财钱生钱……做什么都比建一栋立马要拆的房子强啊!很多拆迁户不都这么做的吗?我老家正在修机场,大面积的拆迁,很多人进城了,买房了,装房了,住进了高楼,出门买菜,回家做饭,过着城里人一样看似悠闲的生活。不过细看你会发现,他们的赔偿款除了买房装房外,所剩无几,还得要出门找活,天天赚钱才能养家,并不见得他们因为有了赔偿款就在享受生活,以前不富,现在仍然不富,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过平常日子而已。
    这么想就发现,自己自始至终都在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考量母亲的建房决定。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母亲建房这笔钱耗费了和没耗费有多大区别呢?最终,钱嘛,纸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区别。如此,母亲的钱,爱干嘛干嘛,又不损伤别人,又不违反法律,能帮助她了却一桩心愿,挺好!至于儿女,当他们都成人独立后,就三个字:去,依,附。
    人不应该有太重的助人情结,尊重他人的命运,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揽责,包括子女。

    第三,如果你是“我”,你会支持母亲的决定吗?
   我会。最初可能不会,我是俗人,我也一定会用金钱得失来判别母亲决定的对错,然后反对母亲,甚至会痛心疾首,好一顿劝说。小说里的“我”非常通透,在三伯明确反对母亲的决定时,为母亲圆场,说是他想建房。想明白后的我,也会这样支持母亲。钱不是用来积攒的,钱不是目标,钱只是媒介,是用来达成某种愿望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出去了的钱才是有价值的,拉动了消费,实现了愿望,愉悦了心情,一如在某款游戏里买了装备,强大了自己一样。
    
    明天就要开会,快开学了,之后再没有大块大块的时间由自己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了,管他好不好,容我先说为敬。抱拳 抱拳 
    再补充一点,《皮囊》真的好看。语言干净朴素,每个小故事里都藏有一些小玄机,触动你,撩拨你,让你忍不住拍案叫绝,然后看了又看,想了又想。

再说《母亲的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挂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