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厦门市槟榔中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方便舒适。从电灯的发明给人们带来稳定的光明,到后来逐渐发明的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小到手机、电视、网络、空调,大到汽车、火车、飞机、航空母舰乃至太空飞船,百余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人类沉浸在科技带来的无数便利之中时,有多少人能注意到,也正是这些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可能在几百年后使人类灭亡。
其原因在于科技飞速发展背后需要耗费着大量的能源来支撑,这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电能”。而电能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影响。造成气候的剧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几十年来气候条件越来越恶劣,沙尘暴、台风、暴雨、泥石流等各种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越加频繁。这其中“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气象记录表明,在1850年后的150年里,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1度。表面看起来这似乎没什么,但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5度左右,地球生态系统将会受到彻底破坏,地球将难以居住!在《院士讲科学》一书中,气候学家丁一汇院士就指出,现在看到的不少灾害性天气与气候现象,通常都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比如气候变暖以后,海水的蒸发量变大,引起陆地上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造成严重内涝;气候的迅速变暖也使许多生物无法适应,最终生物圈将造成严重损毁……而最令人忧心的是南北极的冰层正迅速消融,倘若南北极的冰层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余米。即使是现在,荷兰、巴西、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沿海地区都有一些区域已经遭受到被海水淹没的威胁。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的家园变得如此危险?
对此,丁一汇院士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温室气体,确切地说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原来,科技的进步虽给全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但它的发展却在无形中迅速推动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大气层被破坏,带来了温室效应。
如此看来,科技的发展虽能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若控制不当也能毁灭人类。因此,如何做到两全其美,这正是如今许多科学家们正在探究的问题。
如今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已经损伤严重,要想把这样的局面控制住,并逐步使地球重新恢复良好的生态,真是难上加难。但这不是不可能——美、英两国在20世纪经历工业革命后都曾有过个别城市的重度雾霾,但他们的科研人员乃至全体国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迎回了如今湛蓝的天空。我国的科研人员也为整治环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改善环境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只有科研人员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做到节约能源,低碳出行等等,我们的环境一定会有所改观。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的发现和推广应用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天然气、太阳能、风电、水电以及核电等,都可以有效避免煤电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污染;还有近年来充电汽车的出现,相比传统的燃油车,不仅缓解了石油危机,还可以使用非烧煤的电,从而几乎实现“零排放”!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高科技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的方法还难以广泛普及。其实,各种环保方案都是一环扣一环,从最底层起,只要每一环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不同环之间都能互相配合,最终完成一种全国乃至全球的环保体系,大家都来出一份力,这样一来,人类就能逐步改变发展模式,做到既维护了地球环境,又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正如钱易院士所说:“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发展,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奋斗不息”。可持续发展不比传统发展,它要在保证科学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生态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走上这样的科学道路一定是十分艰难的,但我相信,有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祖国下一代的传承,这样的未来将不再是梦想,科技的高速发展将同美丽安宁的自然环境一起出现在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