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士讲科学》读后感

(2016-12-13 14:23:41)
标签:

杂谈

《院士讲科学》读后感

(天津益中学校  七年二班  唐皓,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院士讲科学》,并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最前沿的工程科技智慧,聆听着院士们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身临其境:强国乐章,建设伟大“中国梦”;窥探未来,了解最新科技;关注环境,守护地球家园;博览万物,着眼万象民生......

我最喜欢的是郝吉明院士的“捍卫公众‘呼吸的权力’”。在这篇中,郝吉明院士首先从私家车爆炸性增长以至于摆放尾气量超标污染环境入手。先回忆起初“新中国重新允许公众拥有私家车”,所以污染排放物主要为“工业、重工业所排放的燃煤污染物”;可到后来的90年代私家车拥有量的爆炸性增长,尾气污染问题端倪初现,人们才对尾气污染问题作出相关策略,可这种策略因为车辆自身不断增多而变得十分徒劳。因此,到后来国家实行了“国Ⅰ”排放标准,并经过不断地修改完善,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院士讲科学》读后感

​其实我认为中国的大气污染不仅仅是汽车尾气排放问题,还有工业燃煤污染问题,这一点郝院士也在文章中提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燃煤数量肯定十分之多。就像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一样。可自从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过后,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还做了一系列的严厉措施,并做了诸多努力。伦敦的治污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如今,伦敦是欧洲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64年过去了,当冬季的伦敦再也不是“深黄一片”时,中国却逐年被灰色的雾霾笼罩。《金融时报》2013年就指出,中国应以伦敦烟雾事件作为前车之鉴......

而后面的两篇“中国人翘首待蓝天”和“中国向PM2.5宣战”则反映了国人对保护环境的仪式在逐渐增强,每一个人都为了能生活在一片蓝天之下而尽着自己的一份力。也有一些环保新能源物品如“纯电动汽车”也正在走向普及。由此看来,中国在抗击雾霾的慢慢之路上,还是较为乐观的,但一定会十分艰辛,所以我们不可懈怠,抗击PM2.5任重道远......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主要的还是在实践上——书中在序言时就点名了——“少年智则国智”。听过了院士们的精彩讲解,在我们的心中,想必早已经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点亮了我们理想的光芒。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学习,自强奋进,成才成人,像院士们一样,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科技之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