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走近最美的星空——天上阿里
文图/王晓华 姚永强

阿里的星空
星空——一种“稀缺”资源
天文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需要借助于望远镜等设施,而现代大型望远镜对夜间观测环境有着苛刻的要求。比如外界环境亮度每增加一成,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就下降一成。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使用能源造成了光污染的蔓延,全球2/3的城市几乎已经看不到星座与银河,许多天文台不能使用或受到威胁,纯净的星空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和遗产。
为何选择阿里?
阿里——中国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三大山脉的交汇处,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其西南部的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 被印度教和臃仲苯教视为“神山圣湖”和世界的中心。过去,阿里高原的交通条件恶劣,人们很难进入,神秘的阿里地区因而被人们寄予崇敬、向往之情,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阿里地区海拔高、降水少、空气通透、大气稳定,具有十分优异的夜空质量。为此,人们在朝觐和欣赏神山圣湖、历史遗址的同时,还把视野投向星空——那片深邃的科学文化资源与遗产。每当夕阳堕入西陲、暗夜遮蔽高原,闪烁的行星和恒星相拥起舞,旋转的星座和银河则彰显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哲理。那是人类几千年来持续仰望和试图解释的宇宙,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不懈地探索与追求。
经过20年的选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最终把未来的天文战略目标定在西藏的阿里地区。目前,在阿里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以南海拔4800米以上的山地,已经规划建起了新一代的天文观测基地。通过天文学者10年观测积累的测试数据显示:阿里地区每年的晴空率在80%以上、大气通透度在0.1以下、夜天光背景处于每平方角秒21.7以上、视宁度为0.8角秒左右,阿里地区已经达到世界顶级天文台址的指标。

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台

阿里天文台开启的圆顶和望远镜
在阿里保护区“观”什么?
阿里暗夜保护区建有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孩子们的暗夜公园,开展暗夜宣传和天文科普活动。阿里暗夜公园属于暗夜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你可以对照设置在地面的四季星图、星系简介等展示灯箱,运用指星笔寻找行星、恒星与星座;也可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通过天文科普望远镜探寻星团、星云与星系;还可以乘坐越野车登上海拔5100米的天文台,在开启的圆顶下近距离地体验望远镜的实际观测工作。目前,观测区的一角已经设置了8座测试天文台。有趣的是,其中一座北冕天文台,是由一位小行星观测发烧友陈韬个人投资建设的。这是一座远程控制天文台,陈韬远在苏州的家中,就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和视频,来实现他的小行星观测计划。北京天文馆和香港的玉衡天文台团队也在这里建设了科普天文台和远程装置,明年美国Las Cumbres天文台全球网(LCOGT)会在阿里架设两台1米专业望远镜和两台40公分科普望远镜,通过互联网来分享阿里天文台的优秀星空资源已经不是梦想。

在阿里暗夜公园观星
著名作家毕淑敏为阿里星空项目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阿里高原,仰视浩瀚无垠的星空影响了我的一生。作为青年时代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11年的我,衷心地希望阿里的星空能映入无数中国人的眼眸和心灵,为美丽中国增添深邃的色彩。”是的,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的星空。我们欣慰地看到,“天上阿里,最美的星空”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生态环境和文化产业的一个新的亮点。
本期推荐:

书名:《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品简介:它是让青少年接受科学精神激励与科学文化熏陶的理想读物,对于了解当代科学的发展演化、认识科学家的成材规律也颇具参考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