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谨防结核病,该怎么做?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常发病于15~35岁的青少年,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为主要症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淋巴、血液循环播散。而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受到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使结核病广为流行,尤其在农牧区结核病患者较多,基于此情况,为了促进结核病人的康复,降低传染率,应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只有痰涂片或PCR(基因检测技术)结核杆菌呈阳性结果的肺结核病人才会将结核病传染给其他人,在肺结核病变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杆菌,这些结核菌随着被破坏的肺组织和痰液排出体外。

如何进行治疗?
1950年,“异烟肼”这一药物被发明之后,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遍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近年来,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结核病的正规治疗必须完成6~8个月的疗程,特殊病例临床治愈12~2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核病人必须按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正规治疗,在督导人员的看护下服药,才能保证规律治疗而获得治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要求病人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的面视下,以保证尽可能地治愈所有的结核病人,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注意:结核病人应禁止吸烟和饮酒,吸烟会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饮酒使血管扩张,加重患者咳嗽等症状。
文章来源:改编自《高原藏区常见疾病预防与健康指导》中《结核病》一文
本期推荐:

书名:《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品简介:它是让青少年接受科学精神激励与科学文化熏陶的理想读物,对于了解当代科学的发展演化、认识科学家的成材规律也颇具参考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