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媒体误导自闭症,事实是怎样?

(2015-04-02 19:26:37)
标签:

杂谈

(采访专家: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主任 纪汉平)


在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目前全世界自闭症患者数量已经达到6700万,每16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据我国残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自闭症儿童患者164万人,而被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数量也在逐年上涨。

http://mmbiz.qpic.cn/mmbiz/03UUuUr98GL5yp56fQic6ykrneibYWFHhjnFbsQxRXLABR8bbJsJadEbGQPltjjKRBXlTlxjuvAicF62Rb3vs5psQ/640?wxfrom=5

然而,部分媒体对自闭症的报道让公众对自闭症产生很多错误的认识,对此,中国心理协会科普委副主任纪汉平教授就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1、自闭症是抑郁症吗?自闭症患者脑构造与常人相同吗?自闭症患者多为天才吗?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也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各自在自己的星球,遥远的一颗一颗的亮着,可以看见,却无法触摸。自闭症患者在智力、情绪、行为方面异于常人,但其脑构造和正常人相同,然而目前学界仍没有探明其具体致病原因。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就是抑郁症,其实二者差别挺大。自闭症是一种生理上的发育问题,是先天的,患者的智力落后于常人。而抑郁症只是情绪上的障碍,患者的智力同正常人一样,甚至超过常人。

http://mmbiz.qpic.cn/mmbiz/03UUuUr98GL5yp56fQic6ykrneibYWFHhjF9FgSH95QFLDUjkj5HQdugmJ8tQo3icLXoey4YfSLbcUO88NEBWZf7w/640?wxfrom=5

公众和媒体还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就是自闭症,因此历史上的一些科学艺术天才如爱因斯坦、梵高被冠上自闭症的帽子,其实这是错误的,性格孤僻并不是判断自闭症的可靠标准。很多智力超常的人往往容易敏感,情绪会异于常人,容易孤僻,而自闭症的第一判断标准是其智力发育是否正常。


2、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的典型症状之一是1岁半之前不讲话,或只讲几个字,而如果在3岁之前仍不说话就基本可以判断是患有自闭症的,因为语言能力是智力的一种表现。

另一种症状是视觉的反应呆滞,正常的孩子是会对摇铃等动态的事物有反应的,表现为眼睛会跟随物体的运动转动,而自闭症患者的表现则是对身边人和事物不感兴趣、不关心,感知能力较差。

http://mmbiz.qpic.cn/mmbiz/03UUuUr98GL5yp56fQic6ykrneibYWFHhjV4q5R2ibrWCwJ5OsUgs92TOz0CibwPDVu4ahcqXWibkrCQTMGrhdSE2Sw/640?wxfrom=5

自闭症患者无法正常解读现实中的事情,其行为、情绪也不符合正常情境。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这些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疗,年龄越小训练效果也会越好,但对自闭症患者的治疗无法做到治愈,只能通过干预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自闭症患者会存在语言障碍、交往障碍、行为障碍。语言障碍会随着治疗训练的时长有所改善,能够记住一定的词句,但其语言应用能力还是较差,只能记住而不会运用,因此还是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这也直接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形成交往障碍。患者行为上的障碍表现为兴趣狭窄、刻板,例如患者或会玩自己的身体器官,或一直盯着某一事物。


3、目前我国对自闭症患者的救助状况怎样?我们能够为自闭症患者做些什么?

目前我国政府拨款实施了一个名为“0—6岁生命挽救计划”的救助项目,旨在自闭症患者治疗黄金期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干预治疗,提高其生命质量,让其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但这些治疗手段无法完全治愈患者。到患者成年后,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仍要面临很多问题,同时患者的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我们在救助自闭症患者的同时更应该做到有效的防控。

http://mmbiz.qpic.cn/mmbiz/03UUuUr98GL5yp56fQic6ykrneibYWFHhjBDibXDFWnrgLOPFQBXZAe1wEicaBibVX8FCeibsTEwUGtdJUpuTrUP6Kpg/640?wxfrom=5

在对20万患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80%-90%的患者的妈妈在孕期患有抑郁症,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准妈妈们在孕期一定要积极做好检查,夫妻双方也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保证婚姻质量和自身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加大科普力度,让更多人能重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

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自闭症,避免因误解而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伤害,平等、真诚地接纳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