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候资源开发、应对气候变化……专家解读,权威必备!

(2015-03-23 22:14:51)
标签:

杂谈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首席 艾婉秀;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副主任 申彦波;内容节选自“新华网、中国气象网世界气象日联合访谈”,由“中国气象学会”推荐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今年是第55个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象知识服务气候行动”。下面关于气候知识的干货,看看你了解多少。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气候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艾婉秀:气候知识主要包括5方面的知识: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系统、气候资源、气候变化等。

气候要素是指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通过该地区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水、风等)的多年平均值及特殊年份的极端值反映出来的。例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指的是世界气候大致分为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沙漠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这些类型。

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五个部分组成。

气候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风能和太阳能。

气候变化这方面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指气候平均状况随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经常听到全球变暖这样的说法,就是指近年来的气候变化。

http://mmbiz.qpic.cn/mmbiz/03UUuUr98GJRVwUIjnvv5oNibRc8ib9NLFYdV0M3lr9diaaaapjfwpeYD0ZpxXYvRnQM7JH0RvBDNN6gmIbZ7GnyQ/640?tp=webp&wxfrom=5

我国有哪些主要气候资源?我国现在的气候资源开发状况如何?在国际上是一个什么地位?

申彦波 :气候资源主要有5种:风、光、热、水、气(大气成分)。公众比较熟知、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三北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均比较丰富。另外,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太阳能资源在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南等地区也特别丰富。

近十年,我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风能开发装机容量占到全世界第一,光伏开发容量占到全世界第二。另外从设备制造方面来说,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


前两年有些媒体报道说,咱们国家现在风能开发过剩了,是真的吗?

申彦波:前两年之所以说风能开发过剩,实际上现在光伏也面临这个情况。不是本身说你发的电太多了,没办法用,之所以说过剩是相对于本地消纳能力而言,资源丰富的地区,发电量多,但本地用电量少。远距离输送对电网的影响又比较大。因为风能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忽高忽低,在很多时候为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会出现“弃风”的现象。其实,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开发总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我们解决了电网的承载能力,新能源发电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在决策服务上,气象部门通常会给决策者提供哪些方面的参考?

艾婉秀:我国非常重视气候决策服务,每年我们的决策服务有多份资料都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举几个例子,在决策服务上,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气候趋势预报预测,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例如,针对今年春运期间的气候预测,给出如黑龙江、吉林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降雪天气,由于气温偏低,不利于冰雪消融,将对公众日常出行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黄淮南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降水偏多,降雨天气可能影响当地春运,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对于其他风干物燥的地方,我们也要给出需要防范火灾这样的建议。

今年流行一个词“APEC蓝”,对于重大社会活动,我们也会给出一些建议。针对北京APEC期间气候条件分析及趋势预测,由于出现雾霾天气的风险高,首先,我们的建议是进一步完善应对雾霾天气应急预案,以改善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会议期间,北京出现了纯粹的阴天,这说明空气是相对干净的,即便没有太阳,也不是雾霾天。

另外,针对观测到气候异常的分析,在领导制定应对政策时给出关注和建议。这类服务主要涉及气候变化方面,比如2014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我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6高值年,其中北京是1900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对近年来我国气候状况分析表明,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重发的趋势。例如,极端高温事件增加,对人体健康和能源影响加重;强降水事件增多,对城市运行、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构成威胁;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增多,江河湖库水位下降,农作物受旱面积增大;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偏强,经济损失加大;低温事件频繁,农业受灾面积扩大;气象条件不利于霾扩散,中东部地区霾天气日数增多。

针对这样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应更加重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认真组织做好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以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未来我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如何?

申彦波: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趋势,其实从过去十年的一个发展来说,这两种资源,我们国家的开发利用的一个情况,它总体的容量,基本上都是年年翻番的水平,年增长超过100%。

我国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要占到15%,目前只有不到10%,从要完成这15%的目标来看,风能太阳能在这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5%的空间有很大一部分要靠风能太阳能这一块的开发利用来完成。未来几年,国家总体政策对开发风能、太阳能是支持的。最近十年二十几年,增长比例也会保持在一个高位。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采取怎样的行动?

艾婉秀:我觉得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行动,首先了解灾害,丰富知识,加深了解一些气候灾害、气象灾害。第二个就是要积极参与,增强意识,积极参加防灾减灾活动,第三个方面我觉的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救的能力。提高自救能力,也是减轻灾害损失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就像低碳日,可以积极参加一些低碳出行,购买低碳产品的这些活动,树立节能节俭节约的工作生活和消费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申彦波:我觉得作为公众,在气候资源这个领域,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尤其是在太阳能领域,实际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们过去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光伏发电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屋顶上放几块光伏电池的组就可以发电,基本上能够解决一家一户的用电的问题,全国有这么多的家庭,如果其中有10%或者多少来用了这块的话,聚沙成塔的话应该会是很不得了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