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两种基本课型的基本特征与操作要点
最近听了几位高三老师的课,许多老师把复习课上成了教师个人的课件展示课,表面上貌似容量很大,过程很流畅,但没有腾出任何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安排针对性的练习。有的老师则把一节复习课上成了师生之间的聊天课,一节课下来偶尔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更多的时间是老师漫无边际的话题拓展,没有任何课堂上的限时练习和生生互动。有些老师老师把练习讲评课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解题技能展示课,整节课就题解题,一一为学生破解练习中出现的难题,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或“观众”。由此看来,作为高三老师必须明确一轮复习课两种基本课型的基本特征和操作要点。否则,就必然会偏离一轮复习的目标与方向,造成输入与输出的严重失衡。
1.复习课:
1)
基本特征: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重过程,求实效。
2)基本操作程要点:
1)课前紧扣教材,链接高考。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点变成高考中的考点。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我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并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复习或自我检测
2)课中重点是在新的情境中激活和运用基础知识(旧知新境,旧知新用)。复习课并非是基础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归纳,或是完整的告知与呈现,而是激活和运用,而激活和运用就必然离不开必要的学生活动。一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限时练习,二是难点的讨论与交流,三是必要的展示与分享。
3)课后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及时补缺与错题反思,巩固基础和提升能力。
2.讲评课(练习讲评、晚练讲评、考后讲评):
1)基本特征:收集信息快,反馈及时,讲评精准。突出个体反思,促进生生互动。
2)基本操作要点:课前及时收集有效信息,课中选择展示(优秀答卷展示、典型错例展示),
1)基础性问题:(或答对率比较高的题目)学生内部自行解决(同伴互助);
2)中等难度题:学生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3)个别难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暴露学生答题误区,及时进行错因分析(从应试知识、技能、规范三个层面分析),揭示命题特点,寻找命题规律,把握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指导解题技巧,错题回炉,弱项强化。讲评课的主角是学生,老师要为学生打造生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讲评课中学会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纠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