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一模后备考基本策略

(2018-01-10 21:44:15)
标签:

教育

分类: 有效教学
                               关于一模后备考基本策略
                                                     科学应对,明确任务,冲刺提分
第一轮:抓基础;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适当提高要求,初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爆发阶段
第三轮:抓稳定;把一二轮的复习成果稳固下来,并再提升。——稳固再升阶段
即:一轮复习坚实的基础,分数增加不明显;实现二轮复习过程的明显增分;用三轮复习稳定复习成果,保证成功。
备考三步曲:最高层次是“备人”——关键,其次才是“备法”——重点,第三是“备物”——保证。
第一部分“备人”
高考备考,领导、老师、学生该做什么?
我们常说备考是一条链,那么,拉动整条链的人就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备人是备考的最高层次!
当领导喝着清香的功夫茶时,时常会想着他的老师,为老师泡上一杯,备考温度必然会升起来。
当班主任在分析研究学生时,都把每一个学生视为己出,多给学生打打鸡血,多给学生以关怀,班备考氛围定会浓烈起来的。
当老师上课时,时常会想着每一个学生的前途,老师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的热情度和责任感,课堂自然就变得有效起来了。
当学生在备考复习时,时常来自长辈、师长、同学支持与鼓励,
以感恩之心学习着。备考情绪自然高涨起来。
当备考形成一种人文关怀时,备考各环节便会散发出能量来,备考氛围就会浓烈起来,合适的备考技法就自然生成了,备考的效率也就高起来
一、关于领导,建议:制度加人文关怀,浓烈备考氛围。
第一是目标引领,科学管理;(以任务目标为导向,落实目标生与临界生的培养跟踪)
第二是职责明确,齐抓共管(领导挂钩班级或科组,深入教学一线,及时协助师生解决问题,力争班级备考出成绩、学科备考出成效)
第三是落实计划,形成制度(完善计划,如学科课时、各种测试频度、二三轮复习进度等,是否要调适当调整?)
第四是增加激励,营造氛围(注重过程性激励,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必要时打打鸡血,鼓舞士气,力争营造一个良好备考氛围。
       二、关于老师,建议:注重个人研究与科组教师研究相结合,注重与外界信息沟通。
   (一)备考计划研究与落实。
    第一要突破题型,务必“知道学生是否已做到”。第二要归纳对比,注重纠错。第三要变通思维,题组训练。第四要渐进提高,适应高考。
    (二)研究高考命题。
     第一是研究考试大纲及说明的范围要求;
     第二是研究考试大纲及说明的文字变化;
     第三是研究高考真题(近三至五年真题);
     第四是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性,加强教学交互性)。
     三、关于学生,建议:形成学科能力和应试能力。
     (一)学会审题。
     第一是诊断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是提高审题能力的“三步曲”(信息感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
     第三是从高考试题特点明确考场审题注意事项(看到新情境题需平静,看到过容易题需警惕,看到熟悉题要更小心)。
    (二)学会答题。
     第一是了解学生答题常出现的问题;
     第二是研究高考评分细则,务求规范答题。
     第三是学会反思。找出模拟训练中的失误考点、题型和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第四是学会考试。避免考试种种陷阱,调整状态,考出好成绩。
第二部分“备法”
 一、关于二轮复习——(提分)。切忌按教辅或读课件上课,务必要针对学情,有针对性地备考。
建议:至 5月15日。约50天。
以往二轮复习存在问题
因为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发现被复习资料束缚住了,如果按照买一本二轮书,沿着书的体系按部就班下去,效果不会太好,学生在做书上的习题时,没有紧张感,答案是学生的拐杖,离开不了。
二轮复习老师们普遍讲的偏多,有的甚至将一轮复习的内容再重复一遍。面面俱到,不讲就不放心,有的老师当堂课的任务完不成,一直讲到下课,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其结果是把尖子生都讲没了。其实这是对考情(即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学情研究不够造成的。
改进建议:
1、增强针对性——高考考什么,学生缺什么 。
 ①研透高考。深入研究考纲、高考题,进一步研究和把握高考目标,抓住主干知识、核心考点,热点;克服备考的盲目性,各地市备考的信息渠道要畅通,特别是广州、深圳题。
②研究学情。根据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考核要求,要有分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有效分的获得,不做无用功。
学生缺什么,补什么——补知识,讲方法,提能力,调心态,鼓干劲,使学生对高考始终抱有信心。
2.强化考试,改进改卷、讲评方式。
组织好阶段性测试,发挥测试的诊断、矫正、激励和促进作用。从命题入手,严把试题质量关,试题务必合适学生水平(控制难度)。试卷批改可适当采取学生互批互改方式。考后要总结、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查漏补缺、优化教学。
二轮复习目标: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明确:二轮复习的三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①   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②   一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   
二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建网。
③一轮复习是“会记”二轮复习是“记熟”;
第二项任务: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二轮复习的特点是:从一轮的“知识单项”、“跨度小”向“知识多项”,“跨度大”转变、从一轮的“解题思路较为单一”向“解题思路多变”转变。从一轮的能力要求“低----中”向能力要求“中----高”变化。
第三项任务:提高考生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一轮复习侧重于做“对”。二轮复习既要“对”,又要“快”。为了“快”,必须“准” 。为了“准”,必须要“熟”、“巧”。“快”、“准”、“熟”、“巧”缺一不可。
    二轮复习范式:
最佳方法是“卷模复习法”;
配搭进行的是“综合训练 + 题组突破 + 套题强化”
达成目标:综合训练目的在于学生的实战经验。让学生熟悉:答题技巧、应变能力、规范书写、认真审题等。对学生掌握不很牢固的知识,进行专题突破。
具体做法是:套题用于查漏,专题用于补缺。通过精选全国各地模拟题,组成的套题,让学生实战模拟练习,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组专题进行练习讲解;突破这个重点问题后再做套题,发现问题再专题补缺。
 二轮备考复习范式供复习参考:
        第一“题组复习法”、第二“专项复习法”;第三“疑难突破法”。
关于特尖生——“以问题为导向的生生、师生诊疗复习法”。
       二、关于三轮复习
建议:至6月5日。约20天。
存在问题: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定型了,也到了疲惫高点,产生懈怠心里。学生认为船已靠岸了,放松自己,导致这阶段复习效率低下,进而产生成绩下滑。
三轮复习定位及任务:三轮是高考前知识复习的回收阶段,学生应试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回扣和训练使学生达到居高临下、形成框架体系、良好的应试能力的层次。
三轮复习永恒的话题——备课实,课堂活,练习精,分析细,辅导严。瞄准高考、优化课堂、管好学生是高三复习制胜法宝。
思路: 模拟演练+考点回扣。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综合训练时间。
1、以模拟高考训练为主线
加大训练,每周两考。考后讲评,评后补偿,查缺补漏。
(1)题目以自命题为主,兼顾校外较好套题。编制题目要精挑细选,一是对前面学生暴露问题的强化补偿,二要抓住各地最新的备考方向。
(2)时间和形式尽量模拟高考。
要求:各学科精心组编三至五套模拟题。二模以后每学科组只能准备三至五套题(贴近考纲情况、考查的知识要点、考查的能力要求)。对命好的“套题”做到老师讲透、学生悟透。套题要充分体现2017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的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成败就取决于这“套题”训练是落实。
最后阶段的复习特别要突出有效,即少做不做无用功,复习更有指向性、针对性。训练题决不能一味猎奇,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那些“偏、难、怪”的试题。
贯彻落实 “好心态+好试题=高考的好成绩”的三轮复习指导思想,除做整套的高考真题以外,老师们重视全国各地市重点高中二模、三模试题的研究,通过对比、质量分析,洞察高考方向,命题的意图;查找一、二轮复习得失,抓紧整改。
要严格控制复习的强度、试题的难度、考练的次数。
老师抓落实正确处理讲、练、评、看的关系,给学生留有空间时间,让学生纠错、自查、自改、自悟。
要杜绝“题海战术”,杜绝“就题论题”,杜绝面面俱到和“满堂灌”。
自由复习阶段(6月1日——6月6日)
学生自查(一周时间)。
主要任务是:进行高考考前打点回扣和最后一讲。
(1)通读教材和笔记,熟记主干知识,记忆零碎知识;
(2)汇总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反思做过试卷),最大程度上减少考试中的非智力因素失分;(3)看易错易混题,而不是难题。
目的:给学生讲出信心和动力,给学生恢复常态。让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基本知识。查缺补漏。有指导的回归和补漏,而不是采取全“放羊”式。要让学生知道到底看什么?如何去看?
临考的前两三天也应该让学生有一个练笔的机会,体验到自己的复习成功,所以简单而典型的最后3套适应卷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一讲:切莫再讲知识、讲题,更不能用于去上课。要站在阅卷老师立场上谈答卷,让了解高考阅卷评分方法和把握程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得分。
讲审题:审题的重要性怎样讲都不过分,看的清才能做得对,三审而后三思,三思而后作答。
讲答题:(1)顺序: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2)综合科:平均每分钟做2分的题。一道6分的选择题值得用3分钟去做。(3)不要与难题较劲:学会放弃,善于放弃
讲规范:格式与表述,不能只重耕耘,不重视收获。
(1)学会说明:简洁明了,好的说明引领我们的思路
(2)写式子时一定要本着:方程独立、列解分离、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讲原则:(1)提高正确率    (2)书写工整   (3)分步做答(4)做对会做的题,写清做对的题(理综问题)。是考高分的制胜法宝
讲心态:(1)自信、从容——我难人亦难,我不畏难;人易我也易,我不大意。(2)乐观、满足——关注点在我会做的题,老想着我又做了一道题;而非我不会做的题,不要老想我还有多少题没做。
                                        第三部分“备物”
学校要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让师生安心备考,全力备考,高效备考。
    第一给教师过程性物质奖励,如早、午、晚餐优惠,增设进步奖等,除此,给予精神奖励,如学校评先评优等。
    第二是学生生活保障,如开水、凉水、饭菜供应,又如教室、内宿环境改善等,除此,教师领导应多深入学生,了解他们所需所急,尽快帮助他们,特别注意缓解他们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让他们安心备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