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45)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悦读悦享 | 工作室举行“悦读悦享”分享会
2025年5月21日下午,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华区苏辉宇学科特色工作室,电子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联合研讨活动在电子科大附小府青校区举行。此次活动以“悦读 . 悦享 . 悦成长”为主题,旨在引导工作室成员通过读书达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活动伊始,主持人罗丹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整体安排。
一、阅读分享
工作室先后有4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悦读分享活动。
首先是王娇娇老师分享的《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她从整本书的结构到书法教育再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国汉字——甲骨文》深入剖析了书中所体现的墨香千年的韵味,展现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江婷婷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悦读分享,江老师从书籍介绍、内容简介、作者核心观点分析了整本书,突出作者思想“儿童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完整的人。”并从阅读思考、教育启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敬畏成长规律、守护创作自由,在他们心中种下自信与创新的种子。这本书像一盏明灯,提醒我们:放下成人的傲慢,蹲下来,看见孩子的光。
涂小鸥老师分享的是《教育的情调》。这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经典。涂老师以自身一年的班主任经验结合书籍分享以下几点阅读感悟,缺少“情调”的教育会浇灭孩子心中的火焰;与孩子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包容差异走向光明,并从书中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用爱去关爱孩子,用智慧去引导孩子。

杨蕾老师以《当千年名画遇上段子手:一场笑中带悟的艺术启蒙》为题的《小顾聊中国画》的阅读分享。吸引杨老师的是本书在于用脱口秀般的语言,把我们拽进古画的“人间烟火”,再悄悄埋下艺术的“密码”。被激活的好奇心去叩问古画,好的艺术解读,不是灌输答案,而是点燃追问的火种。

二、点专家微论坛
汤明洺老师带来的点专家微论坛是《制作一枚读书章》。他从印章的起源,印章的不同叫法,印章的分类,最后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了制作一枚印章的完整步骤,让在场的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专题培训
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分别总结点评了以上几位老师的分享,同时参会老师积极互动谈论各自的收获和感想,杨老师希望老师们要拓宽眼界,重视传统文化。

接下来杨书虎老师以《人与人最大的差距:认知层次》为题进行了分享讲座,强调你的认知程度就是你的人生上线,每个人的选择,都基于当前的认知。所以要提升认知,提升认知需要求同存异,向外兼容,不断复盘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耐心倾听他人想法与选择。随后杨书虎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再学习《艺术课程标准》。尤其是结合四年级评价重点学习学业质量3-5年级具体要求。杨老师逐条分析讲解本阶段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中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四、学员感悟
成华区蜀都分校王娇娇: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龙潭分校周筱萃:
2025年5月21日,我参加了成都市、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和成华区苏辉宇学科特色工作室活动,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工作室几位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分享与碰撞中不断精进。 在“悦读分享”环节中,王娇娇老师分享《墨香前年——中国书法简史》,让我体会到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意境和人文的表达;江婷婷老师分享的《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中表达的“不以‘好看’为唯一标准,尊重个体差异”,让我对平时的美术课堂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我不禁开始反思,在课堂中是否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涂小鸥老师分享的《教育的情调》中,“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给我启示,在育人的同时要用真诚和真情对待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让学生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杨蕾老师分享了《小顾聊中国画》一书,书中的插图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发饰、表情细节,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
在点专家·微论坛中,汤明洺老师分享了《制作一枚读书章》,介绍了篆刻的历史和读书章的制作方法。
最后,领衔人杨书虎主任指出,读书分享主要概括书中大致内容,并作了“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主题分享。有句话说:“你的认知程度,就是你的人生上限”,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提升认知,需要向外兼容,当所有知识点进行融合链接,认知也得到提高。认知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读书,却又不全在书本;需要阅历,却又不尽是经验。它更像是一种对世间万物持续不断的好奇与思索。随后,杨主任还带领我们对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再学习。
每一次工作室活动不仅是工作的推进,更是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的契机。未来,我将继续虚心学习,让每一次学习和交流都成为提升的机会。
图片:殷浩、邓锐
编辑:李茜茹
校稿:王春
审稿:李朝霞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