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享】《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袁佳敏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悦读悦享 |

《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
《非暴力沟通》整本书中贯穿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即:非暴力沟通: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好好说话”和“学会倾听”。
对于我们而言,沟通是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还是与其他老师之间的沟通中,有效的沟通可最大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第7章的内容《以同理心倾听》。
本书的前六章都在介绍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第七章开始进入倾听他人。在倾听他人的过程当中,同样也是要去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最终给予反馈。
那么说到听,我们到底要听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会表达自己,可是怎样才能听懂他人?书中也提到,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此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用全身心倾听和用脑听有什么区别?当我们只用大脑去听,听到话语之后,往往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理解、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然后急于给出自己的看法、建议。现实生活中也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我们给对方讲完一段话之后,如果对方用大脑倾听并给我们反馈,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觉:“他根本不理解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等等,其实就是没有做到全身心倾听的结果。
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对方的状况,试图分析问题时妨碍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并没有在认真倾听。比如:在倾听他人遭遇的痛苦经历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解决办法,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对方只是去倾诉他的感受,需要得到倾听者的同理心。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之后,心里舒服多了,而不是说真的要别人帮我解决什么。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这样为他人充分表达感受创造了条件。所以这一章要求我们以同理心倾听,中国先哲庄子称,真正的同理需要全身心地倾听。本章第二段中就指出,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听什么?怎么听呢?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不论别人说什么,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是不带评论客观的观察结果,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与学生沟通时自己的话语,我们和学生互动时,是否陷入了自己的评判?倾听感受这一点也很重要,可它一定是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方还在说的时候,我们已经陷入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中去了,怎么能连接到他人的感受呢?这个现象会我的工作中显现出来,平时就经常会有不恰当行为的学生,我们往往会有固有印象,当倾听这类学生的表达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我是否做到全身心地倾听。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完全放下,继续用全身心倾听,我们就会开始体会到对方的感受,这个人现在怎么了?他的心情如何?感受如何?如果这时我们能体会这份感受,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深入他这份心情和感受的背后,他需要什么,他渴望什么?这里的需要、渴望是发自于内心,不急于批判对错,如果我们又要去评判他的这份渴望,那么这个全身心的倾听又到这里卡壳了。
在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两点,第一点是我们透过倾听后给他人反馈的意义: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反馈他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全身心倾听之后还是要给对方反馈,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会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有机会来纠正我们。其实这一点很重要,有时候学生是不清楚自己的状态的,觉得不高兴了就开始闹,如果我们能觉察出学生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并把他的状态反馈给他,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同理心,那种转化速度绝对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现在班上一个学生,他之前表达情绪的方式是比较夸张的,在情绪化的那一刻他的言行会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观察、倾听,会发现他情绪背后的原因,当你全身心倾听并同理他的感受后,我们才能去真正的帮助到他。
另外,作者还提到: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所以,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说: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觉察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用全身心去倾听他人。当我们陷入情绪后就没有办法做到了,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还是回到自己,倾听自己,先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继而透过情绪看到自己背后的想法与需求,到底是什么想法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真的需要或渴望是什么?比如:当我发现班上两位同学打起来,班级一片混乱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愤怒,想立刻对两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就是我带着情绪在处理问题。如果我们能放下评判连接感受,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需要,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从而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这份对自己对他人的觉知能将我们从事件走向对人的连接,那事情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最后,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学习运用非暴力沟通,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为例,是为了自己可以放下我们的权威与控制,只为与学生建立更深的心与心的联结,而不是为了让其改变来迎合自己的需要和期待,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顺畅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有句话叫做知行合一,好的方法,需要我们在互动中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才是真的学到。不断实践与改进,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对于我而言,书中所提到的这些方法在于他人的实际沟通中,有些并不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至少能让我做到认真倾听,并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总结和提升。
在此,也谢谢各位老师耐心的倾听,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