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享】悦读悦享·悦成长丨纪晓露:《项目化学习设计》读后感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悦读悦享 |

悦读悦享·悦成长丨纪晓露:《项目化学习设计》读后感
这本《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两年前我就买了,但一直没能坚持读下去,这个假期因为培训的需要,被迫去读,带着任务去读,反而让我体会到项目化学习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它并不抽象,也没有预想得那么难。尤其对书中第三部分“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我的收获颇丰。
今天我的读书分享就从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如何落地以及学生参与后的改变两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想。
这本书第三部分重点讲解了我们可以在学校现行课程形态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同时达到强化学科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育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我们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学校课程结构,将《传统纹样宣传小使者》项目活动整合到一学月,教材的处理我们采取优化整合的方式,将二至三课相关的内容组成一个学习模块,用八课时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题项目学习过程,成果发布或展示环节,教师根据项目实施具体情况临时与学校沟通,这个项目我们最后是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在学校教导处统筹协调下完成全校分年级的参观与交流活动。
之前的学科项目式学习更多是结合国家教材进行,这学期想从学校特色课程出发,设计全新的项目主题,这也是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最重要的实践研究。这本书也是作为我们在实践中首选的工具书,理论加实践,定会有惊喜。
每个孩子都有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生活经验,而这次项目式学习更是一种真实学习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策划一场“艺术传承,魅力校园”为主题的展览会,支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项目。在教师引导下,成立项目小组、找资料并筛选、确定主题和媒材、尝试创作、合作制作、独立创作、阶段性成果展示、评价建议与修订、公开成果;年级成果整合布置展厅,项目小组代表最后以传统纹样宣传小使者的身份在展厅迎接全校师生的参观。
项目式学习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美术学科的知识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多种情境之间相联系,延展课程内容,通过创设“主题艺术展览会”、“传统纹样宣传小使者”艺术情境,将艺术表现“放还”到应用它可以产生艺术美感的作品或艺术场景中去,形成最后的主题艺术展。
整个项目式学习活动突出了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也见证了他们用艺术改善和美化生活的关键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学生根据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逐渐意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并尝试融入集体,参与团体活动,渴望在集体中被肯定和被关注。
项目式学习以开放性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让他们通过成立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策展与布展。另一方面,展览不是一个人艺术作品的呈现,也不是一件作品的展示,而是所有参与该项目学习成员的集体成果呈现,艺术作品需要达到具有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特点,还要彰显“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所以项目小组讨论时的思维碰撞,学生个体或合作小组会对创作进行全方位思考,这便是高阶认知中的“创见”策略,创见过程中会运用大量的发散性思维,聚焦到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如题材、构图、色彩、装饰性、组合等,需要回归到情境本身定位的思考,草稿、讨论、反复修改与创作完成。这一过程既培养艺术学科本位素养,又能增强学生的设计、想象、直觉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真实体会到团结合作比个人能力更有力量。
这些感悟与思考都是《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带给我的,它既是一本理论书,也是一本实操书,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感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真正的让每个孩子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