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28)

标签:
时评教育文化杂谈收藏 |
分类: 活动简报 |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30517
悦读·悦享·悦成长(七)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课程中心于2023年 5月 17日下午在电子科大附小府青校区国画室举行“悦读·悦享·悦成长”第七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分为成长分享、读书分享、点专家·微论坛和名师讲座四个部分,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苏茂华老师主持,全体工作室成员参与活动。
·成长分享·徐培欣


每个教师的成长不尽相同,有教学相长、个人职业成长、教研成长以及名师工作室平台促成长。
都江堰市安龙学校徐培欣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
一、工作室平台促成长
二、与学校美育共成长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厚积薄发,更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美术教师个人发展离不开教研平台、学校育人平台。得益于都江堰市课改实验区扎根大地办教育,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工坊展演活动,让徐培欣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艺术节、制作工坊展品、协调各方力量完成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不仅增长见识,还提振了自信心。
三、面对未来的成长
徐老师表示作为一线美育工作者,面临新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以及美术新旧教材交替使用的变革、创新以及机遇,唯有坚持学习,成为不断刷新自己的终生学习者,才能成为在面对学生未来而实施教学设计的导学者。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时间和实践的力量。最后她以“不要辜负握在手里的幸运”与大家共勉。
·悦读悦享·

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洪静老师以《用心感悟,助力成长》为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阅读李力加老师《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的读书感悟。
这本书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和实施的单元教学架构给我们的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径。根据核心素养美术课程要求,单元课程的组织主要由真实问题情境进入,以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项目四种组织方式来完成。洪老师从书中《五牛图》单元设计获得启发,分享自己教学中以消防员为主题的单元设计,利用学校梯队训练时段开展绘本校本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尊重学生对学习主题感知基础上自我思维意愿的生成,教学实践效果较好!对于现在的美术课怎么上,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悦读悦享·

·点专家·微论坛

成华区站东小学刘玉红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带来拿手手工制作体验课。刘玉红老师利用微课视频教学,教大家用扭扭棒和玉米皮制作蜻蜓和仿真花卉。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在刘老师团队的精心准备下,老师们制作热情高涨,制作的小蜻蜓和仿真花卉栩栩如生。
·杨特分享·聚焦教师再成长
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感悟,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我们心里的大象和骑象人》《带着问题去读书》三篇文章,提升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层次,激励工作室教师运用理性思维管理不可控因素。带着问题去读书,攫取自己所需之营养,成为终身学习者。
在结尾环节,杨老师积极评价和表扬了2022年成都市微课大赛评选优秀课例获奖教师,并叮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全国第二十一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累积自己的成果。最后,杨老师还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强调与安排并向大家赠送了书箱《艺坊寻美》。
独行快,众行远。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名师工作室平台为成员们提供了学习、实践、反思、借鉴的教学氛围,用于自身教学和成长。与优秀的人学习,用好资源平台,激发人向上的学习动力。拥有生命自觉生长的动力和干劲,把别人要我做,变成我自己要做,一切我们都积极面对,努力向上,拔节生长。
·学员学习感想
双林小学
参加了今天的工作室活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教师。
徐培欣的老师的成长分享和蒋雪娇老师四川省教师技能大赛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必须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善于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总结;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从“辛苦型”走向“创造型”。
洪静老师推荐的《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这本书非常符合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一部新时代美育目标下,体现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单元课程理念,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干货慢慢的著作。理论知识是实践训练的基础,唯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也看到徐老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结合。
最让我感兴趣感悟颇深的当属站东小学老师们带来的微论坛活动,站东小学的孩子们变废为宝,用玉米皮进行手工创作,资源再生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自然,也利于培养儿童的生态环保意识,更有力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主题。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人才,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代表学科,在融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美育缺一不可。在美术教育中创作多样化的情景,领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怀。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5月17日又是一个充实的下午,和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愉快的一次学习之旅,本次活动首先徐培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她的成长分享,徐老师深刻的诠释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让我明白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的埋头苦干更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洪静老师、蒋雪娇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给了我们非常好的视角,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教学实践任重而道远,同时,蒋老师分享她在省美术教师技能赛中的心得体会让我也再次坚定学习目标,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是我们的立师之本,在这个方面我还需要踏实学习,努力前行。
刘玉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手工制作体验活动也十分精彩,让我看到了教师丰富广阔的知识面以及沉着历练得专业技能。
最后杨特给大家带来的阅读分享和精彩的讲座再次提醒了我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深感自己学无止境,仍需努力。
撰稿:徐培欣
图片:阳卓君、周筱萃
编辑:杨丹璐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媛、李朝霞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