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26)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活动简报 |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30308
工作室动态·联合教研丨主题:儿童绘画与心理健康
悦读悦享·读书分享
工作室成员电子科大附小李朝霞老师以《打开孩子心扉的“第三种语言”——绘画》为题分享了自己阅读医学博士严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读书感悟。绘画指向人的潜意识领域,能揭示人难以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的信息。李老师通过一张家庭互动图《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的案例解说,告诉我们学生“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通过欣赏《长长的路》《自得其乐的垂钓者》等作品,教会我们要从“画中细微末节中发现端倪”,读懂他们画中的故事,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绘画就是孩子们一种天生的游戏。最后,李老师给与会老师三点建议:引导学生自主性绘画;有针对性地去做命题绘画;关注孩子们漏画的部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心向阳光。
名师讲座·学习共勉
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老师继续带领大家学习了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别让手机的肤浅阅读毁了你本该深度的深度的阅读》。杨老师结合王蒙先生的美文谈到,阅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别让手机肤浅的浏览,毁了你本该深度的阅读,丧失研读能力、切磋能力、求真求深的使命与勇气,不要精神懒惰。建议大家多读一点费脑筋的书,严肃的书,科学的书,逻辑的书……悦读悦享,深刻思想。学习的最后,他再次以王蒙先生的话 “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与大家共勉之!

规划安排·有条不紊
学员学习感想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工作室成员李朝霞主任以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分享主题为《打开孩子心扉的“第三种语言”——绘画》的读书分享暨培训。绘画指向人的潜意识领域,能揭示人难以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信息。作为美术老师,更多时候看的是画法技法,很少从作品中的细微末节中了解画者的心声,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长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语言可以修饰,但绘画反应的心理问题,无法隐瞒。如果美术老师能有效融合心理学科核心素养,多从学生作品上深入探究,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正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当然,美术老师普遍存在任教班级多等问题,难以实现人人深究,但可以实现深究“特殊绘画”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如李主任谈到“学生一次不画嘴巴,可能是忘记,多次不画嘴巴,可能就是不想与人交流。”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读书也是。工作室领衔人杨书虎主任以《学习》为主题,与老师们再分享。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但唯有阅读能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唯有阅读的时光不会虚度。作家王蒙说:离开了阅读,只有浏览与便捷舒适的扫描,以微博代替书籍,以段子代替文章,以传播技巧代替真才实学,以吹嘘表演代替讲解探讨,将会逐渐造成精神懒惰。他强调: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我们不要做网络的奴隶。杨书虎主任还就近日工作做详细安排。
撰稿:陈
图片:阳卓君
校稿:纪晓露
编辑:杨丹璐
审稿:李朝霞、陈
审核:杨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