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2022-05-21 13:30:23)
标签:

教育

时评

文化

杂谈

分类: 活动简报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20518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磨活动

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上好课”是教师成长的支点为提高工作室成员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室各成员老师又行动起来,于2022年518日,杨书虎两级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蓝水湾校区进行了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磨活动

·展示· 旧时光新展现

  这堂课是由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唐澜瑜老师呈现的《这个夏天,我们毕业了》绘画研讨课。因为,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唐老师以视频形式展现了学生在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及课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看到自己一路的成长看到校园的变化看到自己和同学学习生活的变化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那么清晰······请学生上台自述这六年的学习生活带大家重温当年刚刚入校时稚嫩重温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友谊······引导学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知识和方法来表现校园生活表现这六年的时光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研讨交流·思维交锋促成长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课堂教学结束后 唐老师进行了说课工作室老师们进行了研讨与议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场面火热

张美玲老师纪晓露老师、刘玉红老师、蒋雪娇老师、张雅枝老师先后进行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老师的课前准备安排非常充分,视频部分非常用心同时,大家也提出宝贵的意见。各校老师们针对本课课堂教学细节以及是该“强调学科特质”还是该“打破学科边界做到学科融合”展开了积极讨论和思维碰撞

一方面大家认为应突出美术学科特质就像课标里说的了解美术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与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生要想画会画能画另一方面大家认为应该结合新时代背景打破学科边界做到五育融合

其实,1912年就由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传统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再往前追溯我国古代周王朝就出现了“六艺”新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平衡并且充分地融合,它们紧密结合。既不能彼此分离也不能互相冲击。因此通过美育的熏构和建设,促进五育”融合协调发展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得好:“不破不立,只有先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新的美育观念才能建立起来。美育是一种渗透性课程打破学科边界让它融入到各学科中去是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学习解读· 尽精微致广大

接着,工作室领衔人书虎老师还带领老师们进行了文章研读和命题培训

在短短一堂课中,是偏于学科多些好?还是重于融合多些好?如何做到二者兼顾,两方面的平衡呢?这考验着施教者对于课标的研读与理解,显现出施教者的学识与素养。做为一个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提升自己的修养呢?尹少淳教授给我们指出了两条路径:尽精致广大尽精致广大在内外两个空间体现内指专精于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外指广博于自己学科和专业之外的文化知识或常识

 

对于美术教育,我们要“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有一件事知道多一些”指的是我们的学科方面的知识与素养,也就是要“尽精微”“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指的文史哲等等方面的素养,也就要“致广大”。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随后的时间,领衔人书虎老师就美术教学的为什么测评、怎样更好地测评进行了分享与培训。

 

次工作室的相聚,大克服时间地域上的重重困难一起研讨相互交流。每次时间虽短,但我们相信“行而不辍履践致远通过一次次这样心与心的碰撞、思维与思维和交锋,大家受益匪浅,充实而丰富收获甚丰愿我们未来的日子继续共同学习,不断研究,一起成长!

 

 

·收获体会·学员心得:

 

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 张雅枝

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有幸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学习和观摩唐澜瑜老师的《这个夏天,我们毕业啦》一课。对于即将离开小学的孩子,唐老师通过精心制作成长视频、引导学生进行“你想对什么告别”、学生自主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的分享,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唤发孩子们面对离别时的情感。

唐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美育,不是“教”,而是在艺术过程中“浸润”和“育化”来的。整个课堂有着对毕业季不舍之物的具体解读,同时还交织着绘画技艺的剖析以及学生个人情感呈现的具体表达。在学生自主分享的告别过程中,除“离”别外,更牵扯出了更升华的“惜”别情感(如一个男生在分享不舍学校的篮球框的时候,表达希望大家爱护篮球框的愿望),通过唐老师的跨领域的正向引导,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在感知校园内外不忍告别的美景同时,有了美的思想和美的心态。美术课在此刻作为一种载体,成教化助人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在文章学习环节,杨书虎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尹少淳的《尽细微,致广大——美术教师自我发展之道(代序)》一文。杨老师对文章重点进行标红、勾画、解读,联系工作实际、颠覆常规认知、打破思维定势,为老师们注入了新的能量。“尽细微,致广大”是美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杨老师说:“教育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有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进行广泛的学习、无止息的思考、及时的反思,就能够把遗憾化作成长。

在飞逝的时间里,我所看到的、感悟到的杨书虎名师工作室集体,正如杨老师今天分享的读书内容一般——“尽精微,致广大”。杨书虎老师的工作室的活动设计就如“尽精微,致广大”一样,宏观之处见心思,细微之处见伟大。通过现场听课、说课、评课、研讨、文章学习和培训,杨老师带领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一群教师,一程一程出发,一山一山翻越。三年以后回头看现在的学习路程,一定会有欣喜和感谢。

 

新川外国语学校   洪静

今天是自参加名师工作室以来第三次实课研磨活动,我们一起学习和观摩了唐澜瑜老师的《这个夏天 我们毕业了》课堂教学,在观摩过程中,唐老师准备充分,非常用心的为大家收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影像并制作成视频分享,布置的前置作业,学生也完成得很好,两位同学在课堂上用PPT进行了展示和讲述。

   唐老师首先采用了情感代入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了回忆里,通过回忆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校内外活动,展开了师生间的相互讨论,最后两人合作的作品分享和评价,唐老师带给我们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长记录。

   之后的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让我产生了共鸣、茅塞顿开,每一次的评论,每个思维的碰撞,都能撞出新的火花。

   美术教育到底需要育什么?跟随着杨书虎老师分享的《尽精微,致广大——美术教师自我发展之道》这篇文章我感受颇多,首先我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决定我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这些,我们在多变的美育环境中也能随机应变,更加游刃有余。

     怎样来提升我们的这些能力呢?杨书虎老师为我们指出了文中给予的答案“每件事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点”,就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本课的目标、内容熟记于心,面对学生的好奇心时,用自己所知为其解惑答疑。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将我的所见所闻尽可能的分享给他们,他们专注、求知的目光,也成为我的动力去提高自我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通过今天短暂而丰富的学习,获益匪浅 ,杨书虎老师说不要就美术看美术,要有全局思维,更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必须要坚持学习,我也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着,做到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撰稿:王亚奇

图片:王亚奇、阳卓君

编辑:杨丹璐

                                                   校稿:纪晓露

审稿:  

审核:杨书虎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106)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杨书虎名师工作室美术“成长课堂”实课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皆自然耳”
后一篇:今日正端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