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2014-05-13 19:45:00)
标签:
教育 |
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课时
3.认识除法竖式------------------------------------------1课时
4.有余数除法的应用------------------------------------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12-13页
1.使学生学经历把平均分的想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余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红在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奖品是10支铅笔。她想把奖品和自己的小伙伴分享,同学们,我们来帮她一起想一想,怎么分才合理,好吗?
1.教学例1
(1)正好分完的分法
提问:如果让你来分10支铅笔,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每人分1支,可以分给10个小朋友; 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
(2)
我们发现,像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几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而且分完没有剩余。
2.有剩余的分法
提问:如果小红每人分3支笔,那么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了?会不会有剩余呢?
小结:观察表格我们发现,后面两种分法,也是每人分得同样多,但是分完后铅笔有剩余。所以把10支铅笔平均分,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完后铅笔还有剩余。 追问: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还能不能继续分下去呢?[不够分]
(3)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10支铅笔,每人分3支,怎么列除法算式呢?[10÷3=]
教师板书:10÷3=3(人)……1(支)
指导学生读算式,并指名几人读一读,再集体读一读。
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1张画片,把它5张分一份,会有怎样的结果。指名口答。
师;
师: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21÷5=4(个)……1(张)
作业设计:
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能够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常规练习。
(
题略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探索有余数除法中的一个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1、小黑板出示: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7÷3=5(根)……2(根)
2、如果把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7÷4=4(根)……1(根)
3、平均分成5份呢?平均分成6份呢?
学生分工合作,每小队完成一道。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计算,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小组完成后教师选一个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探索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
2、学生发现规律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发现规律的方法。
5、揭示课题
(1)
7÷6=
8÷6=
9÷6=
10÷6=
11÷6=
(2)
(3)
四、课堂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板书设计
17÷3=5(根)……2(根)
17÷4=4(根)……1(根)
17÷5=3(根)……2(根)
17÷6=2(根)……5(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作业设计
1、
2、(1)每4根小棒拼成一个正方形,15根小棒能拼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16-17页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30÷6
指名笔算,口述口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二、
(1) 请同学用小棒代替纸鹤,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口述一遍。并列式:(板书;30÷7=)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30和7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30里面最多有几个7?商几?
提问:每7个一份,分成了4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7和4的积28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在竖式中,2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3)
2、(1)提问;算式中4……2表示什么意思?
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4?
3、
(1)
(2)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1—3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
2、一共有38条鱼,平均非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还剩几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很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你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30÷9=3(枝)……3(元)
师:这里的商3表示什么?余数3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9×3=27(元) 30-27=3(元)
2、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钱?康乃馨呢?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三、巩固新知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钱?
方法一:30÷9=3(枝)……3(元)
方法二:3×9=27﹙元﹚ 30-27=3(元)
作业设计
1、 有18个扣子,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
2、
3、
5元
(1)30元能买几本字典,还剩几元?
(2)买5个书包的钱能买几个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