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为父亲洗脚

标签:
随笔情感父爱母爱 |
分类: 随笔系列 |
为父亲洗脚
http://sucimg.itc.cn/sblog/o38659e61afa7ea7e302dae0f06a1a28f
【写在前面】
近半年以来偶尔和曾经的发小、初高中同学闲聊,得到好几位同学的父母不幸辞世的消息,他们当中有我的老师,也有我的师母,心中不免滋生出一些伤感和遗憾。人到中年的我们为了生计都在劳碌奔波,有时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人,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纵然我们再有金钱再有时间,恐怕也难以报答厚重的父恩母爱于万一。将来有一天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儿女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永无偿还的心情,那时我们就永远无以言孝。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父母健在,让我们多陪陪老人吧。
祈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2018年11月28日夜,星期三农历戊戌年十月廿一
吃饭时父亲大声嚷嚷着好多天没有泡脚了,非要让娘给他洗脚不可。我连忙放下饭碗来到厨房把水烧上,饭吃完了,开水也烧好了。
收拾好碗筷,我和母亲一起用力把父亲的身体调整好,头朝着窗户的方向平躺在枕头上,两脚垂到床沿下,我把调好了水温的大脚盆放到小方凳上,父亲的脚放进盆里,高度正合适。我特意接了大半盆热水,目的是让爹长时间把脚泡在里面,一是能更好地清洗污垢,二是能软化厚长的脚指甲。我一下一下地把温热的水撩上脚背,以濡湿脚的每一个部分,甚至连小腿也一并轻轻地搓洗着。连续有好几个月没有给父亲洗脚了,此时我的心里充溢着虔敬、愧疚和爱抚相掺杂的混合情感。我一边不时地往盆里加着热水,一边大声和爹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家常,爹今年耳朵也聋了,我们声音小了听不清。1995年农历九月初十,我还没有毕业,父亲因为给我汇款和寄信不幸遭遇车祸致残以来,至今已经整整23年,高位截瘫的他大小便无法自理,终日只能与床榻为伴。在这漫长难熬的二十多年里,吃喝拉撒全靠贤惠善良的母亲精心照顾。
http://sucimg.itc.cn/sblog/o2ce6680368e509135b086712b2afb59b
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身强力壮的父亲,起五更睡半夜,打我记事起,一到农闲时节,无论是赤日炎炎的三伏天还是数九严寒的隆冬,几乎天天和别的村民一起拉着架子车到山上拉上一吨多重的石头,送到微山湖运河边上的夏镇街,往返八九十里路,一天一个来回,换取一些血汗钱。几年后韩庄的厂矿企业需要沙子,爹一有空就带着毛驴赶到村后的河床里往韩庄一带拉沙子,有时路程更远一些。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们长大了,爹娘却老了。
爹除了有一把子力气外,种地也是远近出名的,我家施加的绿肥也是全村里最多的,他还专门作为村里少有的几位农业技术人员被培训过。一到农闲时节,爹娘就把猪圈里的粪肥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有时我也跟着帮忙拉纤。真应了那句俗谚“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父亲种地无论是小麦、玉米、红薯还是苹果,产量之高在十里八村都是数一数二的。
我清楚的记得,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天起,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爹和娘几乎是喜极而泣,尤其是父亲,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就更加铆足了劲拼命地劳作,从此每天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父亲都离不开他那辆为拉脚而特制的架子车和新买的毛驴,把一车车肥料运向田间地头,把一粒粒庄稼拉进米缸粮仓,也把我们一天天养育大。
后来日子逐渐好转,父亲彻底告别了拉脚的苦日子,但是他依旧想办法下矿井挣钱供养我们读书和一下老少三代八口人的吃穿用度。今天抚摸着爹的这双已经浮肿变形的双脚,回想起那年那月,让年逾不惑的我禁不止泪眼婆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路真的是一步一步,一段一段,艰辛而又漫长。父亲这双43码的大脚板,穿着母亲缝制的一双双千层底布鞋,拉着那辆破旧的架子车,装着满满的爱,走过春夏秋冬,载着我们走向了远方。时隔多年,这份真情与经历已经成为一道永恒的剪影,嵌入我的灵魂深处,注定永生难忘。
洗完了脚,我打开一瓶开塞露,均匀地涂在他的脚和腿上,这样才可以让干燥的皮肤更润一些。随后我小心翼翼地剪脚指甲,并把脚指甲里面一层厚厚的白垢,轻轻地挖出来,用了半个多小时,修剪完毕,再把父亲的身体调好,侧身躺下,倒好一大碗温开水递到他手里。
“谢谢我的好儿子。下辈子你还给我当儿子好不好?”一辈子幽默风趣的父亲动情地对我说。
“好,下辈子咱爷俩还是父子!”父亲开心地笑了。
“就他这样不能挣工资的爹不要也罢,不但不能挣钱,还给儿女添累赘。”娘在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娘,要儿女干啥的?”我笑着问母亲,“养儿就是防老的。”
每天中午去父母房子吃饭,父亲的话语里无不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尽管他有时脾气大,这也许是山东人的秉性吧。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倘若没有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父亲不可能快快乐乐地活到今天,我们五个做儿女的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母亲功不可没。常言道:少来夫妻老来伴!以前我对这句话一直没有什么过深的理解,在父亲瘫痪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人间什么是相濡以沫。这世间的真正爱情不见得是爱得死去活来,可能就蕴含在为柴米油盐而忙碌的琐碎日子里。一如我那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爹娘,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没有什么卿卿我我,但他们彼此忠贞,用最朴实最平凡的行为诠释着属于他们的那份真诚而感人的乡村爱情!
最后祈愿我的父母福同海阔寿比南山,好让儿女们从容尽孝!
记于2018年11月28日夜,星期三农历戊戌年十月廿一
http://sucimg.itc.cn/sblog/o8790f7de5f70bdf528b4197cf16f1bc8
【我的博文】
http://sucimg.itc.cn/sblog/oa68f08e668a14a46b4ea2fd55ccb93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