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侯那些人和事
夏侯那些人和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82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2025-08-04 01:56:18)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夏侯婴,江苏沛县人。开始时在沛县府里负责养马驾车。与同为沛县任亭长的刘邦相友。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众人的拥戴下做了沛公,夏侯婴任大仆为刘邦驾车。夏侯婴本系刘邦的旧友故交,对刘邦忠贞不渝,又深谙驾驭车马之术,遇事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因而深得刘邦信赖,是汉兴以来刘邦最为倚重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心腹骁将。在此后的反秦战争、楚汉交攻、剪除异姓王及建汉后为巩固国防而进行的攻伐匈奴的战争中,夏侯婴辅佐刘邦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史记》、《汉书》记载刘邦曾多次在与敌兵争中陷入险境、绝境,多由夏侯婴临危不惧、及时审时度势果断处置而化险为夷,为刘邦征伐天下劲敌、建立不朽帝业作出巨大贡献。

汉六年十二月,刘邦开始按军功大小定封功臣,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排名第八位,属于汉初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功臣之列。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尊崇朝野,富厚天下

汉初夏侯婴封侯显贵,权倾朝野、财富丰盈,享尽了皇室给予的尊崇与厚待,用“尊崇声闻朝野,富厚显赫天下”概述其政治,经济待遇,甚是恰当。

汉初汝阴侯与汝阴侯国在政治待遇、经济收入方面简述如下:

1.食邑内征收的地税。这是列侯一项主要巨额经济收入。夏侯婴食邑6900户,每年的地税收入折合成货币值就是138万,相当于当时7个有万亩土地的大地主年租收人之和。

2.皇帝赏赐的田宅。汉初法律规定,列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只享有收取辖区内土地地税的特权,对封国土地则不具有所有权。功臣侯所享受的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名宅,天子另有封赐。当时的汝阴侯在今阜阳境内受封、购置的住宅面积远远要大于400亩。如果把我们估算的汝阴侯住宅面积换算成现在的标准,那么当时仅汝阴侯的庞大住宅区就至少占了现在阜阳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汉初皇帝还在长安为每位列侯赐有“大第室”。天子赐封汝阴侯夏侯婴在长安的宅第,是靠近未央宫北面的第一等宅地,取名曰“近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除了汝阴侯国的宫殿区、位于未央宫北面最近的那处“近我”第一等宅第外,夏侯婴在洛阳还有一处宅第。

3.在政府任职的官俸及衣食费用。夏侯婴在中央政府任职太仆,位至九卿,月俸24000钱,一年官俸折合成货币值就是288000钱。这在汉初无疑是一笔巨额收入。

4.皇帝赏赐。除了政府规定的官俸和衣食之需的优厚待遇外,每遇到皇室庆典、婚丧嫁娶或为官政绩突出等,高官还可以获得皇帝赐于的各种意外奖赏。通常情况下,高级官吏每年获得的赏赐要多于年俸数额。

5.封国内园泽市井租税收入。按汉律规定,汉初列侯在封国内享有园池市井租税收入的特权,谓之“私奉养”,这也是一笔巨额财富。到文帝、景帝盛世的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承袭侯爵的时候,汝阴侯国的人口户数至少突破3万户,每年收取的地税值,至少突破300万,这一时期汝阴侯国已经步入了繁荣昌盛的巅峰。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列侯尙主,削侯灭国

汉代的公主因有皇室尊贵血统,社会地位十分显赫。公主选婿讲究“门当户对”,而异姓尊贵者莫过于列侯,因此公主下嫁的对象,必须是列侯。汉制规定,公主适人(出嫁),叫作“出降”,娶公主者叫作“尚主”,即“以卑事尊”。列侯娶公主也叫“尚主”。第四代汝阴侯夏侯颇尚的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景帝的女儿、武帝的姐姐。《汉书》记载她不是皇后王姞的亲生女儿,母家本姓孙。因为她开始嫁了平阳侯曹参的后代曹寿,所以史家称她为“平阳公主”。又因母家姓孙而称“孙公主”。

平阳公主在汉初公主队伍里是个有胆有识、有个性、有心计、不甘寂寞、擅长投机钻营、在政坛上非常活跃的“女强人”。夏侯颇是她下嫁的第二个丈夫。夏侯颇“尚”这样一个擅长操弄政治的“梅开二度”的公主,一开始就犯了大错,埋下了杀身亡国的隐患。活跃于皇室政坛、不甘寂寞的平阳公主婚后不可能常住在汝阴国甘于过相夫教子的平淡无奇生活。在经历了一段夫妻共同生活后,平阳公主便居住在政治中心长安而与夏侯颇长期分居。这就导致了末代汝阴侯削爵除国、亡命殒身的悲剧。

《史记•夏侯婴传》载:“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与父御婢奸”,就是晚辈与父亲的御婢相奸的行为,按汉朝法律,当事者要受到“当殊”或“弃市”的严惩。夏侯颇深知汉律对“与父御婢奸”罪处罚极重(当诛、弃市),所以被人告发后便畏罪自杀。历经四代的汝阴侯和汝阴侯国从此陨落。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子孙沦落、家族衰疲

末代汝阴侯颇削革侯爵、殒命亡国后,西汉政府复于汝阴设县治民,汝阴县归辖汝南郡,现在的设区阜阳市。

关于削爵灭国后汝阴侯国的夏侯氏后裔的流落去向《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云:“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夏侯家族在几遭灭顶之灾的背景下,族人依附于具有皇室血统的平阳公主为保护伞而改姓孙,被迫迁往长安以自保。

汝阴侯削爵灭国后子孙后裔的生存状况,《汉书》中尚有线索可考,《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元康四年,婴玄孙之子长安大夫信诏修复家”。也就是说,夏侯氏后裔再次迁居长安的时间是在末代汝阴侯自杀国除、改姓孙氏之后。直至元康四年,夏侯氏依皇帝诏重新恢复了“夏侯”祖姓而不再姓孙,其中夏侯婴玄孙之子夏侯信被封作“长安大夫”,但再也没有恢复侯爵的地位。

汝阴侯国与谯郡夏侯氏

公元前155年,第四代侯爵夏侯颇自杀国除,其家族为自保随平阳公主改姓孙迁往长安。汝阴侯另一支夏侯氏后裔早年定居谯县(或谯郡即现安徽亳州)。至于谯县境内的这支夏侯氏是何时从汝阴侯家族中分离去的?什么原因迁往谯县定居?与末代汝阴侯是一种什么关系?文献缺载。但我们可以推测,既然夏侯婴为汉初显赫厚富的大家望族,想必夏侯婴、夏侯灶、夏侯赐、夏侯颇不可能皆系一代单传,因每一代汝阴侯的爵位只能传于一人继承,未封作列侯的旁支庶出者,按汉初功臣侯子女应该享有的待遇多数亦有食禄封地、或在中央政府、诸侯王国、郡县任职。谯县境内的这支夏侯氏先祖,应有一支直接出于夏侯婴旁子(即第二代汝阴侯的哥哥或弟弟),在夏侯婴死后,文帝封第二代汝阴侯继承侯爵,而同时赐封旁子食邑于谯县。《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明记这支夏侯氏“其先为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由此可知,谯郡地区的夏侯氏是夏侯婴的后裔。汝阴侯夏侯颇自公元前155年自杀国除后,除其直系随平阳公主改姓孙迁往长安外,汝阴侯国的其他夏侯氏族族人便迁居安徽谯县(即后来的谯郡)。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在谯县内,曹家为曹参之后,夏侯家为夏侯婴之后。曹参是西汉开国的第一等大功臣,刘邦封侯时,曹参仅仅次于萧何,位列功臣第二,夏侯婴是位列第八的功臣。虽是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已经过四百年,但谯县的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都成为当地的一流豪族,他们都有自己的庄园和看家护院的武装。夏侯氏、曹氏两个家族间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都是儿时的玩伴。经过黄巾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豪强乘机崛起,割剧州郡,称霸一方。其中尤以曹操势力的发展最为突出。谯县夏侯惇、夏侯渊率部曲家兵随之加入曹操的队伍参与征战。作为曹魏皇室的宗族,谯郡夏侯氏家族无论是在曹魏的创业过程中,还是在其立国、走向发展之路后,都与曹氏休戚与共,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忠勇、谋略、智慧乃至生命,成为曹魏股肱的功臣家族。因此谯郡夏侯氏便形成了名极一世的豪门望族。其家族门第也跃居于世家大族之列。在魏晋之际谯郡夏侯氏由以夏侯惇、夏侯渊为代表的尚武向以夏侯玄、夏侯湛崇文方向转变,迨至西晋便被公认为盛门、大族。夏侯氏家族在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稳定而独特的家风:重视宗法血缘关系;治家严谨,讲究孝悌之道;注重事功,勤于政事。同时,文化也是支撑夏侯氏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其家族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文化成就,无论是哲学、文学方面,还是数学、医学、语言文字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后来由于永嘉之乱,东晋皇室南逃,随江南渡的仅有夏侯承。从此,名振一世的名门望族便一蹶不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夏侯婴汝阴侯国的兴衰

现代的谯郡夏侯氏族是否安在?笔者收集了部分夏侯氏的族谱,比如江西吉安市的《吉水水北夏侯氏十四修族谱》,贵州毕节的《夏侯氏首修族谱》,四川雅安汉源县《蜀•汉源夏侯氏三修族谱》,安徽天长盱眙的《天长盱眙夏侯氏重修族谱》,江苏溧水的《濑水夏侯氏四修族谱》,同时也研读了江西新余市分宜县的《分宜夏侯氏族谱》,发现在族谱的谱序中或谱首均注有谯国、谯郡或谯国堂,说明他们或许都应为谯郡夏侯氏的后裔。

作者: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教师    夏侯文庆

参考资料:

1、《西汉汝阴侯考略》(黄山出版社)杨玉彬

2、《魏晋南北朝谯郡夏侯氏家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王建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