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夏侯与《尚书》

(2023-02-14 14:39:07)
标签:

尚书

夏侯

大小夏侯

《尚书》,最早称为“书”,因“尚”即为“上”,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书之意,是先秦诸子所作。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它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夏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记录了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四夏侯与《尚书》

在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尚书》被付之一炬。幸有一位学者欧阳伏生把《尚书》藏在自家隔墙里才得以保存下来。西汉初年,朝廷广征博士整理典籍,欧阳伏生把《尚书》献给朝廷,但因虫蛀水浸,少了10篇。西汉学者欧阳伏生将残存的《尚书》进行整理,形成了后来的二十九篇《尚书》,因用汉朝通用的文字隶书抄写,故称为《今文尚书》。欧阳伏生把《尚书》经学传授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又把《尚书》传授给夏侯都尉。

“四夏侯”即夏侯都尉、夏侯始昌、夏侯胜、夏侯建,他们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尚书》呢?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有记:

“……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以传其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蔺卿。蔺卿者,倪宽门人。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胜至长信少府,建太子太傅,自有传。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四夏侯与《尚书》

《儒林传》中说“其先夏侯都尉”,应该是以官职来称呼其人的。都尉是一个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都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承,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可知夏侯都尉为景帝朝的人。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中记载夏侯都尉“鲁人”,从济南人张生受《尚书》,传族子始昌。(明)梅鹫《尚书考异》卷一: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学。胜传从兄子建,别为小夏侯学,三家皆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今文《尚书》传授过程。可知四夏侯皆是深通《尚书》的经学家。

  夏侯都尉,西汉时鲁人,在景帝中二年或其后为掌武职的都尉。其生卒年无法考证,真实名字也无法确定。

夏侯始昌,生卒不详,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西汉著名鸿儒、经学家,《齐诗》诗派创始人辕固的学生,昌邑王刘髆的老师。

夏侯始昌精通《五经》,教授《齐诗》、《尚书》。自董仲舒、韩婴死后,汉武帝得到了夏侯始昌,非常器重他。夏侯始昌的老师辕固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广收门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齐人为主的《齐诗》学派。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辕固的弟子鲁人夏侯始昌名声最大,是《春秋公羊》学的专家,兼《尚书》界的研究大师。

四夏侯与《尚书》

夏侯始昌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春秋公羊》教育,不是董仲舒和胡毋生这两个主要公羊学派支系出生的。但是他曾拜入济南鸿儒欧阳伏生门下,得授《洪范五行传》,而授他《洪范五行传》的伏生来头很大,其乃太宗名士,儒门精神领袖。此人地位,相当于公羊学派的公羊寿,是汉季尚书学派的祖师爷。仅仅是他保存了《尚书》,使其能重见天日这一功劳,就足以让人顶礼膜拜。太宗在位时,曾敬为国老,遣晁错为弟子,从其受《尚书》。是故,夏侯始昌虽然没有董仲舒、胡毋生那么有名,但在公羊学派的地位一点都不低。

在董仲舒去世后,夏侯始昌就成为了公羊学派内部的领袖之一。

连当今天子也异常敬重其学问、品德,任为昌邑王太傅。

夏侯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有灾,如期之日果然应验,汉武帝对他非常称奇。在这件事上,汉武帝认为夏侯始昌未知先觉,很有才能,特别欣赏他。

 当时,昌邑王刘髆因为是小儿子而被汉武帝宠爱,汉武帝精心为他挑选老师,最终让夏侯始昌任太傅,做了昌邑王的老师,让他好好教育昌邑王。夏侯始昌教育昌邑王直到年老,以高寿去世。

夏侯始昌在做太傅期间,特别注重夏侯家族优秀子弟的教育,设学馆教授族中子弟,因此,族中子弟成为大儒的人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夏侯胜。夏侯胜因劝谏汉宣帝刘贺而被大将军霍光看中,惊叹于他的经典理论。

围绕着对《尚书》的注释,解释,说明,以及各种不同的理解,演绎了许多学派。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大小夏侯氏尚书学。

四夏侯与《尚书》

大夏侯氏尚书学派就是西汉夏侯胜所创立的学派。

夏侯胜,字长公,西汉山东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人。

少年丧父,好学,从族父夏侯始昌学《尚书》及《洪范五行传》,善解灾异。后来又师事简卿,且向欧阳氏请教。

夏侯胜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被朝廷征召为博士、光禄大夫。

昭帝崩,昌邑王继位。有一次当昌邑王出外游戏嬉乐时,夏侯胜挡住昌邑王的乘舆劝阻说“: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图谋皇上的,陛下出外要到何处?”昌邑王发怒,说夏侯胜制造妖言,命将夏侯胜缚起来交给有关官吏处置,官吏告诉大将军霍光,霍光惊讶夏侯胜的先知先觉,并沒有处罚夏侯胜,而是召夏侯胜查问,胜说:“《洪范传》云,‘君王不守法则,惩罚经常会荫蔽着他,时刻都有下人攻击在上的’,隐讳而不明言,所以说有臣下图谋。”霍光因此更加重视经术之士。后十余日,霍光与张安世报呈太后,废除了昌邑王,尊立宣帝。

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禀奏事情,太后视政,应该懂得经术,于是让夏侯胜用《尚书》教太后,因此夏侯胜提升为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宣帝初即位后下诏立祖庙、建礼乐,夏侯胜因坚决反对而被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弹劾,上奏夏侯胜责难诏书,毁谤先帝,丞相长史黄霸迎合放纵夏侯胜,不检举不弹劾,因此把他们俩一起投入监狱。

夏侯胜、黄霸长期关在监狱,霸想从胜学经术,夏侯胜以获罪将死而加以拒绝。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认为他的话很高尚,于是就教他经术。关在监狱里两个冬天,夏侯胜讲论不懈。

到第四年的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山崩地裂,许多城郭房屋被毁,死了六千多人。夏侯胜的预言成真,于是皇上赦免了夏侯胜和黄霸。并任命夏侯胜做谏大夫给事中,黄霸做扬州刺史。

朝廷每有大的评议,皇上知道夏侯胜一向正直,对他说“:先生陈述正言,不要顾虑以前的事。”任命夏侯胜做长信少府,后又调任太子太傅。

在教授学生时,夏侯胜总是用利禄鼓励儒生学习,他常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象俛拾地芥耳。经术不明,不如归耕。”

夏侯胜以经书授太后;丞相长史黄霸为求教夏侯胜,而“朝闻道,夕死可矣”;皇上委任夏侯胜为太子太傅,并委任夏侯胜编撰《尚书》和《论语说》。可见夏侯胜是当时十分著名的经学大师。

夏侯胜一生传授《尚书》,遂形成大夏侯氏尚书学。

夏侯胜的弟子孔霸为博士;另一弟子周堪为译官令,周堪的弟子有牟卿和许商。牟卿为博士,弟子有孔光。于是大夏侯氏尚书学派又分为孔氏尚书学派和许氏尚书学派。另外,贾逵、牟融、宋意、张驯等都传授大夏侯氏尚书学。

四夏侯与《尚书》

小夏侯氏尚书学派就是由西汉夏侯建所创立的学派。

夏侯建,字长卿,西汉人。拜夏侯胜和欧阳高为师,左右兼采学习《尚书》;又向诸经学家请教。对《大夏侯尚书》、《欧阳氏尚书》有出入之处,摘录依次撰写“章句”,进行阐释,自成一家学说。夏侯胜非难夏侯建说:“夏侯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夏侯建也非难夏侯胜学说,认为它疏阔、简略,难以辩胜论敌。其实他们对《尚书》的理解各有所长,各有所得,各有建树。夏侯建就是这样在学习、钻研、拓展《大夏侯尚书学》和《欧阳氏尚书学》的基础上发展创建了《小夏侯尚书学》。

夏侯建官为博士,知名弟子有张山拊,官为博士,曾参加石渠阁儒经辩论。

张山拊的弟子有李寻、郑宽中、张无故、秦恭、假仓。

张山拊善于撰写章句,谨守小夏侯氏学说。

秦恭扩展小夏侯氏学说至百万字。

郑宽中谨守师说,才高德重,以博士而为太子师。于是小夏侯氏尚书学派又分为郑氏尚书学派、张氏尚书学派、秦氏尚书学派、假氏尚书学派和李氏尚书学派。

《尚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四位夏侯先贤对《尚书》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