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厦马隔得真近,36天,感觉应是马拉松界的一项“世界之最”了。
2023厦马,应当说从准备办、开始筹备,都还处于疫情期。但是随着赛事启动,国内防疫政策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家的生活已渐渐迈向正常,马拉松没有理由不回归常态。
于是,厦马的赛事规模,在2023年恢复至35000人,与2019、2020厦马的赛事规模持平了。换言之,厦马已恢复至疫情前。
疫情下,厦马2021年为12000人,2022年为28000人。
以往,厦马会在赛后十天左右,公布比赛数据,还包括各种物料、志愿者等,包罗万象,十分透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赛事专业化的一种标志。其中参赛人数、完赛人数,都精确到个位数。
今年厦马后,完赛证书上没了选手排名。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厦马赛后可能不会公布比赛数据了。如今也算等了些时日,2023厦马都开始报名了,2022厦马的数据,大概率不会有了。
印象很深刻,赛后看到厦马的官方报道中,提到了28000名选手。现在回过头去找,竟然没有了,怪哉。
其实,疫情下数据缩水,也在情理当中。如果是今年的参赛、完赛数据已不好意思再出现在成绩证书上,那这些数字会有多低?
今年知多少?
不用怀疑,今年厦马28000人肯定是报满了的。
10月9日,厦马公布中签结果时,曾发布数据,有效报名人数为68368。年初那次报名,有14724保留了名额,剔除成绩直通选手和永久号,可供抽签的名额不到一万,中签率是14.5%,够低的。
今年厦马举办时,虽持开放姿态,欢迎外地选手,但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有一部分选手是放弃了参赛资格的。在深圳,我知道的,身边就有不少。
厦马的赛事规模,尤其是进化为全马赛事后,厦门本地跑者占比不算高,加上全福建的,也支撑不起来。是全国各地跑者,共襄厦马盛举。
有弃赛,今年厦马也没有候补机制,参赛人数肯定直线下降了。
这几天,我咨询了多位参赛者,大家意见一致的是,参赛人数肯定是少了很多,究竟少了多少,说法不一。
有的说集结区明显空很多,以前密密麻麻的,今年有充分的空间做热身;有的说人是少了些,不过不算太明显。
在具体人数上,有的估计七八千人,有的说有一万七八。我的判断,七八千有点低了,一万七八可能有点高了。
大家可参考下北马数据。北马只局限于“北京人”参加,赛事规模跟以前一样,30000人。赛后官方报道中,只字未提赛事规模。
北马赛前,就有传言,北马根本没报满,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一方面,国内任何一座大城市,撑起30000人规模的全马,都有些吃力;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
据闻北马赛前的“口径”,是17000多人。赛后,有媒体报道中提到是20000名选手,但是在“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赛后的一篇推文中,曾提到,“从八点到九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北马一万七千名选手依次通过计时毯,场景十分震撼……”。
从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北马今年最终参赛者,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值得称道的是,仅有百余人未完赛,完赛率高达99.2%!
厦马与北马的情况不同,这样的数据可能有“共通性”,也就是全马赛事,在疫情下能保持类似的出勤率,已算不错了。
巧合的是,无论北马和厦马,之前证书上都有排名,今年都没有。看来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数据不好看时,战略性忽略之。
体量太大了?
从近几年看,厦马参赛率一直不算高。
依照厦马公布的数据,2019年参赛率76.61%,2020年为84.98%。这两年赛事规模均为35000人。2021年赛事规模小了,参赛率就提高了不少,达到91.49%。
再往前,2018年厦马,规模是30000人,参赛率也仅为72.1%。
看,之前参赛率七成出头,完赛证书上都有数据体现。今年的赛事规模已接近疫情前,参赛率必然受到疫情影响,理论上不会比七成高。
28000人的七成,也就是19600人,要是这样的参赛人数,以前都公布了,这次没理由不公布。大概率是,数字远远低于这个,就不往外说了。
在厦马之前两周的海沧半马,也是厦门文广赛事,完赛证书上却是有排名的。18000人的规模,完赛人数将近13000人。
从20周年起,厦马将关门时间缩短了15分钟,明年依然如此,显然,厦马是想走专业化道路。这几年的经验证明,这也是适合厦马的一种选择。
而追求赛事规模的大型化,真算不上厦马的一个好选择。
尽管从我2018年开始跑厦马时就已分枪起跑,我还是感觉起跑后一公里多,在人丛中根本跑不起来。而且刚起跑就要连续拐弯,人流如潮,更让你快不起来。
当下35000人规模的赛事,显示了厦马的勇气。我感觉,从选手体验上来讲,这个规模,于厦马有点偏大。
厦马在疫情下显示了自己的不平凡,相信在2023疫情后,国内众多顶级赛事都回归后,厦马面临的竞争态势将大为不同。厦马需要在自己能做好的领域深耕,追求赛事规模全国最大,并非厦马优势。
厦马需要用更专业的办赛态度,给参赛选手带来更专业的赛事体验,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其他赛事的区别来。在此背景下,缩小点赛事规模,更深入地精耕细作,是不是更好些?
2023,厦马的35000人规模,届时会有多少的参赛率?希望届时赛后厦马能像前些年那样,给出具体数字来。
相信2022厦马没公开数据只是“意外”,2023会一切正常的。
厦马明年恢复至35000人!今年参赛人数是个“谜”
两场厦马隔得真近,36天,感觉应是马拉松界的一项“世界之最”了。
2023厦马,应当说从准备办、开始筹备,都还处于疫情期。但是随着赛事启动,国内防疫政策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家的生活已渐渐迈向正常,马拉松没有理由不回归常态。
于是,厦马的赛事规模,在2023年恢复至35000人,与2019、2020厦马的赛事规模持平了。换言之,厦马已恢复至疫情前。
疫情下,厦马2021年为12000人,2022年为28000人。
以往,厦马会在赛后十天左右,公布比赛数据,还包括各种物料、志愿者等,包罗万象,十分透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赛事专业化的一种标志。其中参赛人数、完赛人数,都精确到个位数。
今年厦马后,完赛证书上没了选手排名。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厦马赛后可能不会公布比赛数据了。如今也算等了些时日,2023厦马都开始报名了,2022厦马的数据,大概率不会有了。
印象很深刻,赛后看到厦马的官方报道中,提到了28000名选手。现在回过头去找,竟然没有了,怪哉。
其实,疫情下数据缩水,也在情理当中。如果是今年的参赛、完赛数据已不好意思再出现在成绩证书上,那这些数字会有多低?
今年知多少?
不用怀疑,今年厦马28000人肯定是报满了的。
10月9日,厦马公布中签结果时,曾发布数据,有效报名人数为68368。年初那次报名,有14724保留了名额,剔除成绩直通选手和永久号,可供抽签的名额不到一万,中签率是14.5%,够低的。
今年厦马举办时,虽持开放姿态,欢迎外地选手,但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有一部分选手是放弃了参赛资格的。在深圳,我知道的,身边就有不少。
厦马的赛事规模,尤其是进化为全马赛事后,厦门本地跑者占比不算高,加上全福建的,也支撑不起来。是全国各地跑者,共襄厦马盛举。
有弃赛,今年厦马也没有候补机制,参赛人数肯定直线下降了。
这几天,我咨询了多位参赛者,大家意见一致的是,参赛人数肯定是少了很多,究竟少了多少,说法不一。
有的说集结区明显空很多,以前密密麻麻的,今年有充分的空间做热身;有的说人是少了些,不过不算太明显。
在具体人数上,有的估计七八千人,有的说有一万七八。我的判断,七八千有点低了,一万七八可能有点高了。
大家可参考下北马数据。北马只局限于“北京人”参加,赛事规模跟以前一样,30000人。赛后官方报道中,只字未提赛事规模。
北马赛前,就有传言,北马根本没报满,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一方面,国内任何一座大城市,撑起30000人规模的全马,都有些吃力;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
据闻北马赛前的“口径”,是17000多人。赛后,有媒体报道中提到是20000名选手,但是在“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赛后的一篇推文中,曾提到,“从八点到九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北马一万七千名选手依次通过计时毯,场景十分震撼……”。
从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北马今年最终参赛者,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值得称道的是,仅有百余人未完赛,完赛率高达99.2%!
厦马与北马的情况不同,这样的数据可能有“共通性”,也就是全马赛事,在疫情下能保持类似的出勤率,已算不错了。
巧合的是,无论北马和厦马,之前证书上都有排名,今年都没有。看来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数据不好看时,战略性忽略之。
体量太大了?
从近几年看,厦马参赛率一直不算高。
依照厦马公布的数据,2019年参赛率76.61%,2020年为84.98%。这两年赛事规模均为35000人。2021年赛事规模小了,参赛率就提高了不少,达到91.49%。
再往前,2018年厦马,规模是30000人,参赛率也仅为72.1%。
看,之前参赛率七成出头,完赛证书上都有数据体现。今年的赛事规模已接近疫情前,参赛率必然受到疫情影响,理论上不会比七成高。
28000人的七成,也就是19600人,要是这样的参赛人数,以前都公布了,这次没理由不公布。大概率是,数字远远低于这个,就不往外说了。
在厦马之前两周的海沧半马,也是厦门文广赛事,完赛证书上却是有排名的。18000人的规模,完赛人数将近13000人。
从20周年起,厦马将关门时间缩短了15分钟,明年依然如此,显然,厦马是想走专业化道路。这几年的经验证明,这也是适合厦马的一种选择。
而追求赛事规模的大型化,真算不上厦马的一个好选择。
尽管从我2018年开始跑厦马时就已分枪起跑,我还是感觉起跑后一公里多,在人丛中根本跑不起来。而且刚起跑就要连续拐弯,人流如潮,更让你快不起来。
当下35000人规模的赛事,显示了厦马的勇气。我感觉,从选手体验上来讲,这个规模,于厦马有点偏大。
厦马在疫情下显示了自己的不平凡,相信在2023疫情后,国内众多顶级赛事都回归后,厦马面临的竞争态势将大为不同。厦马需要在自己能做好的领域深耕,追求赛事规模全国最大,并非厦马优势。
厦马需要用更专业的办赛态度,给参赛选手带来更专业的赛事体验,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其他赛事的区别来。在此背景下,缩小点赛事规模,更深入地精耕细作,是不是更好些?
2023,厦马的35000人规模,届时会有多少的参赛率?希望届时赛后厦马能像前些年那样,给出具体数字来。
相信2022厦马没公开数据只是“意外”,2023会一切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