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易“无”难》发《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1期


“有”易“无”难
文/江东旭
在清华研究院期间,王力师从赵元任学习音韵学。有一次,王力根据掌握的语音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撰写了一篇《两粤音说》。文中论述广东、广西两地没有撮口呼。这篇文章得到了老师赵元任的认可,刊登在《清华学报》上。
后来,赵元任去广州某地,意外发现广东话里存在撮口呼。这说明王力和他都错了。回到清华研究院,赵元任把王力叫到办公室,讲述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很感慨地说:“当我们说‘有’时,只要有一条证据就够了,而说“无”时,则需要做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可见,说‘有’易,说‘无’难。这是一个教训,以后我们都要谨记啊!”
在事实面前,王力感到十分汗颜。他没想到恩师赵元任不仅记得那篇文章,还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发现了自己论文中的漏洞。两广很大,而方言的调查应该以点为单位进行,而他仅根据某一地的方言里没有“撮口呼”,就武断地给两广地区下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从此,“说‘有’易,说‘无’难”这六个字,深深地镂刻在了王力的心上。在以后的岁月里,王力特别注重全面地搜集资料,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后来,他又把这“六字箴言”传给了每一个向他讨教的学子。
作者:江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