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可是#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中的大热书籍。“袋鼠妈妈的小绿洲群”里的妈妈们表示,书读得好不如实践得好!学会了“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的倾听”、“完整的表达”等技巧及“没有输方”的化解矛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改变教养理念和沟通方法。偷偷告诉你,妈妈们还将P.E.T.中获得的智慧用在成人之间的交往中,至于效果嘛……看完了这篇分享,不妨你也去尝试一下吧!
1.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需要得到尊重
**小娃娃也需要尊重吗?娃还不会表达,但是想想自己的成长——
【妈妈分享】小的时候我所有的决定都是父母做的,他们说这样对你更好。小的时候不能够理解更多,只是接受。长大以后就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这个时候父母反而觉得,无法操控你了,很陌生,很有距离感。
【妈妈分享】其实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是个独立个体,我们永远不能取代他人,不知道他们亲身感受,所以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做出决定。但是糟糕的是,我们很难对所有人都如此有耐心。特别是对更加亲近的人,总觉得我们是共同体,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要替你做更好的决定。虽然我们以为自己的建议“更对”,事实上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未必是最好的。
**成人关系中,尊重个体的不同也同样重要
【妈妈分享】我有个朋友,总是在说她老公这不对那也不好,说他们沟通不良,经常吵架,不在一个点上。其实在我看来,他们的问题在于无法接受对方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一定要说服对方才可以,两个人互相挑毛病,都希望对方和自己的行为完全一致。可是,夫妻两人怎么可能完全一致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让别人和自己一样?我十分希望推荐她从P.E.T.中了解这一点。
2. 积极和理解地倾听,帮助孩子表达感受、需求和想法
到底什么是积极和理解地倾听?妈妈们有自己的理解——
**有耐心,认真对待
【妈妈分享】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在讨论事情时自己也很想发言,可是通常会被父母呵斥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即使我成年以后他们也会经常这么说,被呵斥几次,我也不想跟他们交流了,反正说了也会被认为小孩子懂什么。现在也经常看到大人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我想如果孩子能被耐心认真地倾听,而不是被简单粗暴地制止,结果会很不一样。
**给予正确反馈
【妈妈分享】譬如朋友在向我们抱怨或者寻求意见的时候,他们其实可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只是希望得到肯定。其实按照积极倾听的办法,我们只要听他们说,引导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就好。
http://ww4/large/005y05Szgw1f9fv3s2xxgj31kw0zgakz.jpg
3. 控制情绪,判断问题的归属
**当娃“犯错”时,首先应该控制情绪,判断是谁处在问题区。
**判断问题归属的过程同时也是控制情绪的过程
【妈妈分享】当宝宝闯祸和犯错的时候,我总会出现暴怒和想揍他的冲动。每次都努力控制住自己,我知道以前我犯错时父母或者长辈就是这么对我的,是我处在问题区。所以这个时候我需要控制好情绪,给予孩子积极聆听和理解应答。
【妈妈分享】有一天宝宝淘气了一天,临睡之前还把水壶扔床里面了,床垫全湿了。我简直彻底疯了,自己一个人边收拾床垫子边哭。这时我问自己:他知不知道这样做会造成这样坏的结果?他现在还不知道,那就不是他的错。是我自己处在问题区,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了所以才会暴怒,需要休息暂停一下。
http://ww4/large/005y05Szgw1f9fv4db723j31kw0zg13f.jpg
4. 无论是对待孩子还是大人,接纳情绪很重要
**娃太小,没法正确表达情绪,怎么破?
【妈妈提问】一天夜里娃莫名睡不踏实,睡一会就爬起来大哭,反复了好几个小时。我一个人带她又困又累,安抚很久也没有用,最后还是情绪失控了,大半夜的冲娃发了一通脾气……我觉得这种时候做到积极倾听太难了,孩子不会表达,只能靠猜。我根据推测和经验做出的反馈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但在极度困倦的拉锯战状态下,我也没有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耗下去,最后只能这样无奈收场。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安抚还不能很好表达的较小孩子的情绪?
【妈妈支招】接纳情绪,排解情绪,哭也没关系
【建议一】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哭是不是也是他们排解情绪的一种方式?是的。我女儿有句名言:我不开心还不能哭吗?所以她不开心就大哭,哭完一会儿就好了,没事儿人一样。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试试跟他交流,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不舒服,哭出来就好了。
【建议二】负面情绪人人都有,也没有办法时时都能控制得住。比起发脾气来,我宁愿让他哭一哭,给自己时间冷静下再去安抚。
**沟通和交流是父母情绪的出口
【妈妈分享】前阵子工作压力很大,加上一些琐事影响情绪,两个人情绪都很低。大概有一周多时间,不像平时交流多或者说很及时。有天晚上我就和队友交流分析一下情况:他忙整晚后倒头就睡觉,并非故意但我接收到的信号就是“拒绝交流”,于是我的交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我们一起做了一个计划,每周专门为对方留出一晚用于聊天,每天睡下前先聊几句再互道晚安。开始执行后家里的情绪氛围迅速变得明快起来。
http://ww3/large/005y05Szgw1f9fv42i6h4j31kw0zgk4d.jpg
5. 孩子需要被肯定和认可
【妈妈分享】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处在问题区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做到积极的聆听,理解的应答,非语言的专注和沉默。如果父母从来都没有肯定过孩子,只会告诉孩子哪里不足来作为激励,孩子会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容易自卑,不够自信。孩子内心是很期待被肯定的幸福感的。
【妈妈分享】我的父辈生怕我会骄傲,所以总是要求再怎样做才更好,给我描画了各种待提升空间。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这样,总是说你做的不够,你还可以怎样怎样,你看别人怎样怎样。总有一种达不到尽头的感觉。同时他们会跟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好,但是从来不当面给予认可和肯定。我生活在他们的期待里,而不是理解里。我也需要反省,希望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要给孩子信任和理解。
妈妈们的案例、思考和心得分享,也受到了新版《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的译者琼林老师的肯定。琼林老师再次强调,理解地倾听、诚恳地沟通,是帮助提高父母效能的有效手段;而公平地解决问题,是使父母和孩子双方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根本方法。无论是亲子交流中还是与成人的交流中,只有以尊重的态度来分享价值观,才能增加交流双方之间的理解与接纳。P.E.T提供的方法真的那么有效吗?不妨试试看然后加入我们的讨论哟。
整理:艾俪妈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