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教师问卷汇总表及分析 (实验前)
(2014-09-15 17:09:43)
标签:
教育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 |
分类: 教育教学 |
学校 |
户县苍游镇中心学校 |
时间 |
2014.4.8 |
||||
调查人数 |
4人(低段教师) |
||||||
1、你班大多数学生喜欢做计算题吗? |
|
2、你班学生的计算水平怎样? |
很好,我很满意
|
|
|||
|
一般,有待进步
|
|
|||||
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
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
||||||
3、你对计算教学的看法是: |
数学重在发展学生思维,计算显得有些机械重复,不是很重要
|
4、你班学生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
||||
抄错题、看错数字、运算符号 |
|||||||
一些较难的计算可以运用计算器,所以并不是最重要的。
|
|
||||||
缺少验算的习惯
|
|||||||
计算很重要,它是其它一切数学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
|||||||
|
|||||||
5、你班学生做计算题时通常: |
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6、你班大多数学生存在下列哪些现象? |
学生做数学作业基本没有固定的草稿本。
|
||||
学生有草稿本,但字迹潦草散乱。
|
|||||||
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
|||||||
学生有固定的草稿本,有良好的草稿习惯
|
|||||||
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
|||||||
学生有在课本的空白处等打草稿的现象。
|
|||||||
7、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关键的是: |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
8、你觉得计算教学让你最困惑的是: |
计算算理的教学。
|
|
|||
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 |
计算器的合理运用
|
||||||
加强系统的计算训练。 |
计算要求尺度的把握。 |
||||||
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
|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
|||||
以上答案都不是 |
|||||||
9、对待“口算”你通常的做法是: |
随教材的教学内容而定,教材涉及时进行,不涉及时不进行口算训练。
|
10、试卷命题中出现的口算题,你对学生的要求是: |
要求学生先进行口算,检验时用笔算
|
||||
渗透在教学当中,经常进行口算训练,无论教学内容是否涉及。
|
简单的口算题要求学生口算,有难度的可进行笔算。
|
||||||
教材内容涉及时进行口算训练,不涉及时偶尔进行练习。 |
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口算。
|
|
|||||
11、新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写都不揭示具体的计算法则,教学中你通常: |
遵循教材的要求,只要学生会进行计算,不必提及计算法则。 |
12、你认为现行教材习题中计算题的训练量: |
过重 |
||||
偏重 |
|||||||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提及计算法则,但只要理解,不强求背诵。
|
适中 |
||||||
偏少 |
|||||||
修订教材,教给学生计算法则,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
|||||||
过少 |
|||||||
不确定。 |
|||||||
13、你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你觉得“估算”运用的情况: |
很多,经常运用。
|
14、根据你的观察,你班大多数学生做完计算题后通常: |
独立检查验算,不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
|
||||
在做估算题时才会进行估算。
|
|||||||
作用不大,往往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再根据结果得出估算答案。
|
先独立检查,再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 |
||||||
先与别的同学验证答案,发现问题再进行检查验算。 |
|||||||
不能确定。 |
|||||||
除非老师强调,一般很少检查
|
|||||||
15、你认为与以往教过的学生(特别是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之前)相比,学生的计算能力是: |
提高了 |
16、案例 |
粗心 |
||||
退步了 |
知识性错误 |
||||||
与以往水平相当 |
没有检查,验算
|
1、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总体上处于良好偏低的状态。
2、教师都能认识到计算能力在整个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能发现在低段数学中影响学生计算计算正确率的主要因素是计算习惯和检查验算上,算理都能掌握,没有不会计算的。
3、在小学低段,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审题的习惯。一年级的计算以100以内的一步或两步计算为主,二年级以乘法口诀为主。学生读一遍题后就做。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习惯了,但认真审题的习惯还需要培养。
4、学生了解检查、验算在提高计算正确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学生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没有固定的草稿本。
5、教师普遍认为计算教学内容少,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得到重视。学生口算能力不强,没掌握估算方法,没有估算习惯。
6、教师普遍认为掌握算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经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在提高计算正确率方面初步达成共识:
1.重视口算训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较多的原因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因此,在三个年段的教学中都需要加强口算能力的达标练习,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求人人过关。
2.严格规范书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以致笔迹杂乱,就会引起学生看错或漏看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会降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对学生平时练习的要求要明确:如数字的正确写法,竖式的格式,进位的数字写的位置,看清运算符号……这些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从某个角度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3.培养审题习惯。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大多发生在没有认真审题上,对所要计算的算式,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或在计算过程中走了没有必要的“弯路”。在完成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两看一想”的习惯:(1)看清运算的数;(2)看清运算的符号;(3)想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4.优化计算训练方法。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的方法要得当,要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能关注到个体的差异性,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升的方案,要重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结成小伙伴,发挥小伙伴的互助作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5.要重视估算。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估算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计算前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在计算结束后再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