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2015-03-31 08:40:02)
标签:

股票

季报

营业收入

年报

收益

                        根据最新的上交所披露的一季报预约公布时间看,万华化学(600309):4月10日、兴发集团(600141):4月10日、鲁商置业(600223):4月11日排在第一批季报披露的前列。而股市基本上对炒作和预期情有独钟,市场的资金料定会季报上做文章,尤其是一季度报,那么如何在季报中发现潜在的大牛股呢??

先说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季报研究操作比较年报更重要? 

平常在大众投资者的眼中,基本上在季报上面停留的时间很短,更多的在年底或者年初的时候关注年报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长期惯性思维误区,也是一种假常识。老马给大家说句真话:长线型的基金、社保等资金一般比较看重年报的周期的累积、因为时间周期长,长时间持股安全性高,这里看重的不是利润优先而是安全优先,这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方式,对大部分的私募资金、短期的敢死队游资、一些中小型的机构而言是不屑的,它们投放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季报上,为什么?
1、年报看,一年的时间太长了,一年中可能发生很多事情,而真正的企业连续几年都有比较好的收益增长机会的太少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刚刚好,既可以从基本上了解一个上市公司的最新情况,又可以减少一些短期的利好利空形成的那种见风就是雨的盲目冲动
2、现在更多的机构资金都有较大的融资成本,而市场机构也越来越没有耐心更长时间去持仓,机构经常根据一个季度的季报来观察上市企业的机会和风险,这样,就会对市场更加敏感,如果用年报或者半年报来看,就会慢很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股票的拉升周期一般都经常持续三个月
3、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对第一季报也非常看重。上市企业经常根据第一个季度的报的时间营收情况为全年定调,定计划。第二季度一般用来对第一季报后计划的实施情况。第四季报基本上就定调全年了,好与不好就这样了,基本参考价值不大。

第二、季报中判断牛股潜力的简单有效的标准有哪几个?

 众所周知,企业报表中的各种数据、各种百分比等等专业的术语名词对大部分股民来说,绝对像是天书一样,我前些年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时常觉得脑袋大,现在看多了也眼晕。其实经过几年的股市经历以及跟股市大咖们交流学习,这种报表只要把握很简单的几点,就可以对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就了解的基本差不多了,后市的潜力大小也就一目了然。 

1、每股净利润: 上市公司其当季每股收益(或者是最近的季度报表)应该同比大幅上涨,同比涨幅越大,说明企业的业绩和盈利能力越好。
2、盯紧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代表了一个公司根本的盈利来源,投资做的是未来,炒作的也是未来的机会与潜力,而营业收入开始逐步递增上涨的公司,也是重要的潜力标志之一,营业收入的增长分析其实有时候比每股收益更为重要,毕竟每股收益是大众话指标,很多人都看,每股收益高的股票,在企业公布数据时候,往往都涨的很高了。
3、寻找负债率更低的企业,一般不能高于50%: 负债率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经营安全,在一次巴菲特的午餐上公开授道说“他更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4、资产中的现金越多越好,有钱就是任性嘛
5、应收账款越少越好,应收账款不能高于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 应收账款越多变成死帐呆账的概率就越大,别人欠你钱越少越好,很多企业就是应为帐收不回来,导致无法继续扩大营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出现经营危机。

上面的这些是老马给大家准备的,辛苦码字好长时间,就是希望喜欢看业绩看信息的朋友,与其看市场中的各种小道消息不如自己研究接下来四月份的季报,尝试用主力的思维来想问题,如果是你,你认为哪一个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利润,又更安全呢??求人不如求己,努力起来吧! 

回到本文开篇提到的那几个股票,简单说一下,

600309万华化学
从上一期公布的数据看,每股收益1.119,PE(动)是21.4,在同行业中属于盈利业绩优良,上涨潜力比较大的股票,有非常大的估值优势,从下图上看连续五年的第一季度都有较大的增幅,是属于绩优型成长股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兴发集团(600141)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鲁商置业(600223)
从形态走势上看,属于明显的经过扎实的筑底,缩量过前头后,缩量上涨,代表主力资金高控盘,属于上涨途中的股票。从每股收益和PE上看,比同业中的大半部分股票都有优势,机会非常大!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潜伏在季报中的翻倍大牛股(附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