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宏观经济政府债券gdp |
分类: 财经 |
投资要点
GDP是SNA体系(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的生产账户下核算的总量,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哪些活动定义为生产决定了GDP的整体规模以及相应衍生的增速等指标。SNA2008体系在基本概念、分类、计算方法以及统计指标上都有对SNA1993体系的修订,其中与生产边界确定和产出计算相关的修订以及非金融资产和资本形成有关的改进的修订都会对GDP量和增速均产生一定影响。
美国于2013年率先采用SNA2008体系,主要在统计方式和统计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修订。统计定义上的修订包括资本化研发支出,资本化娱乐、文化及其他艺术创作,扩大住宅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成本和以权责发生制来计算DB养老金计划(Defined Benefit);而统计方法的调整主要包括改善金融服务测量。从修订的结果来看:
定义的修正量要远远大于统计方法核算引起的修正量,后者对GDP修正量均在1000亿美元之下,而定义的修正量要大得多;在定义修正量中,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影响又是最大的,年度均使GDP向上修正超过2000亿美元;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全部GDP修正量的80%,占全部GDP的约2.4%。
整体上,采用新的核算体系后,GDP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2%,但是GDP增速的修正均在1%以内,且其修正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我们预计,中国GDP新的核算体系主要的修订将包括:1)将研发支出纳入GDP;2)对城镇自有住房由成本法变为市场租金法核算;3)将雇员期权纳入劳动者报酬;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计入财产收入。
将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资本化项目,整体上会使得GDP总量提高1.1%,同时平均提高GDP增速0.15%;会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差距,但影响小于市场预期。
住房租金会绝对增加GDP总量约7-8%,但是并不一定提高GDP增速,这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密切相关。
一、新旧核算体系对比
本次GDP的修订最大的变化将会从SNA1993体系替换采用SNA2008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并由此带来R&D核算以及住房等核算的变化,从而会对GDP总量、GDP增速、各地区人均GDP的差异等等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是SNA体系?
SN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账户体系) 由IMF、World Bank、OECD、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制定并颁布的,是一个宏观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和国际标准,它为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套兼具综合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宏观经济统计工具。SNA体系的第一个正式版本在1953年就正式形成,之后在1968年、1993年做过两次比较大的修订,最近的一次大修订在2008年,形成SNA2008体系。
GDP是SNA体系的生产账户下核算的总量。SNA体系有经常账户、累计账户、和资产负债表三大块构成,其中经常账户下又分为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以及收入使用账户。之后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序列账户展示的收入在经济体重如何产生、分配和使用是以生产账户为起点的。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哪些活动定义为生产,就决定了GDP的整体规模以及相应衍生的增速等指标。也即,GDP是价值构成上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是从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代表某一时期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增加的价值。
SNA2008修改了什么?
SNA2008从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基本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等多个角度对SNA1993做了全面的修订,从核心账户到非核心账户都做了详细修订。鉴于篇幅所限仅列出对GDP核算会产生影响的大类调整。
从上述两张表可以看到生产边界的调整和非金融资产及资本形成的改进对GDP产生直接影响。以研发和支出为例,在1993年的核算体系中将企业R&D作为中间消耗扣除,政府和非营利机构R&D则作为消费项;而在SNA2008体系中,均作为固定资本形成项,也即都会纳入最终GDP之中,这无疑会加大存量GDP。其他的,住户与公司自给性产出的估价以及部分非金融资产和资本调整的改进亦会影响到GDP核算。
二、GDP核算体系调整的影响:美国案例
美国于2013年率先采用SNA2008体系,主要在统计方式和统计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方面是应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投资趋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对无形资产投资的重视。
主要的修订内容在于:
1)将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产;
2)将私人用于娱乐、文化及其他艺术创作的支出列为固定资产投资;
3)扩大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住宅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转移成本,改进相关资产价格和使用寿命统计的方法;
4)将房屋交易时的多项税费和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赤字等也并入计算,以权责发生制来测度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的交易,将养老金计划视为金融企业部门的子部门;
5)对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中的工资和薪酬统一按照应计方法估算。
美国采用SNA-2008体系对GDP的影响
资本化研发支出是所有修正量中对GDP影响最大的。整体上定义的修正量要远远大于统计方法核算引起的修正量,后者对GDP修正量均在1000亿美元之下,而定义的修正量要大得多。在定义修正量中,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影响又是最大的,年度均向上修正2000亿美元之上,同时娱乐、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创作的资本化也为GDP存量产生了正向贡献。
GDP总量平均增加3.2%,GDP增速修正幅度在1%以内同时存在向下修正的可能
采用新的统计核算体系后美国GDP总量整体上都是向上修正的,这点毋庸置疑,从幅度上看总量向上修正3.0-3.6%左右,均值在3.2%,也即美国经济的整体产出在采用SNA-2008体系后总量增加3.2%,以2012年数据为例,由修正前的15.7万亿美元上调至16.2万亿美元。
从GDP增速的修正结果来看,不一定都是向上修正,还得取决于新纳入核算体系的增加值增速与原有的GDP增速之间的大小。从1970-2012年时间序列上看,基本上修正前后的GDP增速趋势是高度吻合的,修正前后的增速差在1%以内,且增速也存在向下修正的年份。所以综合来看,新经济核算体系对GDP增速影响有限。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GDP增速修正也不一定是顺周期的。90年代初,1990年Q3-1991年Q1美国GDP增速为-2.7%,采用新的核算体系后向上修正为-2.6%,但是放置在1991-2001十年的区间来看,采用新体系后,GDP增速依旧维持之前3.6%的增速不变。同样地,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修正后的GDP增速表明经济衰退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全部GDP修正量的80%,占全部GDP约2.4%。从美国的定义和统计方法中各大类的修正量来看,最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影响,其占比全部修正量的八成。
不过要值得关注的是,SNA2008体系并不是把所有的研发支出都纳入GDP核算当中,而是将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资本形成纳入增加值中;在原核算体系中,企业研发支出是作为中间损耗扣除项,而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的研发支出是计入消费项。
三、中国采用SNA-2008对GDP影响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整体上走过三个阶段,从1993年至今一直采用的是SNA1993体系。二十年来国际核算体系本身发生了变化,同时我国的研发支出已愈来愈重要。在第一阶段,核算的核心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和MPS体系的国民收入,也是和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宏观管理需求相互适应。在随后的1985-1992年间,核算的核心指标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和SNA体系的GDP并存,当然也和我国当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相吻合。
综合来看,预计新的核算体系或将会在如下方面做出调整:
研发支出资本化对GDP影响
新纳入核算体系的仅是企业的研发支出。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支出由2003年的1539.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1906亿元,占比GDP亦由1.13%增加到2.09%。从支出的主体来看,企业和政府是研发支出的主体,其中国家机构研究约占比30%,这部分已经在GDP核算中,但是近70%的企业研发支出在93核算体系中是被计为中间消耗,新核算体系纳入的主要是这部分企业研发支出。
企业R&D纳入GDP后平均向上修正GDP增速0.15%。将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资本化项目,整体上会使得GDP总量提高1.1%,如2013年GDP为56.8万亿,加上企业资本化研发支出后GDP增至57.7万亿。平均来看,企业R&D纳入以后GDP的增速亦向上修正约0.15个百分点。
从中美对R&D资本化对GDP的影响来看,由于我国的企业研发支出占比GDP规模还是小于美国,但同时由于我国近年研发支出的增速远快于美国,在数据上就表现为:我国研发支出对GDP总量的修正幅度要小于美国,但是对GDP增速的贡献大于美国。
企业R&D纳入GDP后会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差距,但幅度有限。从各个地区企业的研发支出来看,地区间的绝对值差距显著,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已超过5000亿元,但是中部和西部均不超过2000亿元。不过和各地区整体的GDP基数对应起来,整体上纳入GDP之后会扩大地区间的总体GDP差距和人均GDP差距,但是整体上并不显著。中部和东部的人均GDP之比由之前的0.581下降0.004至0.577;西部/东部人均GDP也由0.544下降0.005至0.539,也即研发支出纳入GDP之后是会扩大地区间差距。
不过上述关于R&D对GDP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原因在于,GDP及其增速是按不变价计算的,但是这里的R&D采用的是名义价格,由于我们没有关于R&D很好的价格指标去平滑,故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其影响。
住房租金价格调整
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格的调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和租赁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毫无疑问的是旧体制采用建筑成本法来计算自有房屋价值显然是大大低估的。鉴于市场租金价格数据的可得性,这里采用近似的办法来估算新核算体系下房屋价值。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城镇自有住房单位面积租金=单位房价*80%*80%(资金成本+房产税+折旧-通胀)
利用市场租金法计算自有住房服务价格后,其占GDP的比重由2%提高至8%。2005年不变价GDP每年平均向上修正约7.8%。不过该种修正对GDP增速的影响却是双向的,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年份,会大幅提高GDP增速,但是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时候,又会拖累GDP增速。也即住房租金会绝对增加GDP总量约7-8%,但是并不一定提高GDP增速,这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密切相关。这里可能和我们采用的用新房销售价格来近似计算租金价格有关,但是也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新房的销售端价格会通过租赁市场向房租价格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