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豆与香肠

标签:
生活杂记 |
估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个故事。核心是那颗豆。为了这颗豆,不惜拉来一座山,修了一座庙,还没有看见那颗豆,就被吃掉了。其实那颗豆有没有过都不好说。这应该是最早的虎头蛇尾、外强中干的逗你玩故事了。
过节嘛,就是礼尚往来的时候。不知是哪位老哥老妹,拿来几只漂亮盒子,以为是月饼,就堆在那里。还好没有随手给别的人拿走。今天无事,慢慢收拾,打开一看,原来是两盒香肠还有冬枣。两只香肠盒子个头不小,扒开外层,里面又有六只小盒;再打开小盒,里面还有一层真空包装;再打开真空包装,香肠就露出来了。至此,这香肠堪比那颗豆,细细的几小根,比铅笔还要细。
我拿过大盒看看,一盒一共只有四百八十克。两盒还不到一公斤。大盒子、小盒子、真空袋印刷都很精美,画面古色古香。尤其做盒子的纸板,平平展展板板正正,不是一般的好。
咬一口,就是香肠味。但心里隐隐不安,因为我刚刚看了一个消息。
瓦楞纸,20天提价4次,库存急剧下降。
瓦楞纸就是做纸箱的纸板。据造纸企业说,每年瓦楞纸厂家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的废纸作原料。今年进口渠道基本被堵死,现在只靠国内的废旧纸张和其他材料苦苦维持,原料物稀为贵,产品就只有涨价了。
同理。纸盒涨价,挤占的必然是香肠的利润。大枣、月饼等所有用纸盒的商品概莫能外。如果最终端的香肠作坊不想明着涨价,那就只有少放一根或一两香肠。今天少一根,明天少一根----
有时候,就想,市场当然能自然调节。但像这样密集的上调某种原材料的价格,必是经过了某些职能部门的批准的,要不就成了哄抬物价了。只是,这些部门能不能给予市场一些预警和提醒,大家都省着点用,别再这么铺张浪费,或者用别的材料做替代。于企业与消费者都是好事。而且对于经济的稳定也有作用。
比如香肠,既然已经真空包装了,外面用个塑料盒子或干脆一个塑料袋就行了,何必那么花哨、那么一层层呢?
不到一公斤香肠,丢掉那么一堆盒子,造纸、设计、印刷、包装,既有成本也有心血,几天就丢掉,何苦来哉!
常听人说,谁家老太太舍不得扔包装盒,家里堆成垃圾山。不知是不是咱也老了的缘故,也时常心疼这些漂亮的盒子,总觉得扔进垃圾桶去有点罪恶感。老先生总是说,咱吃了里面的东西,就得把盒子放到垃圾桶,给人家捡废品的留一段。
我深以为然。所以我家从来没卖过旧纸箱。但是我知道,被人捡走那不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