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3/26/u131647084_13195371ac5g214.jpg
徐霞客写道:“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伟。”确实如此。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3/29/u131647084_13195396d52g213.jpg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与西安的大雁塔建筑风格相似,是唐代的典型建筑。40年前读历史,就知道千寻塔。如今才亲眼得见。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4/15/u131647084_13195485c3ag213.jpg
南北对峙的两小塔,相距97.5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典型的宋代风格。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有柱,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都偏离了垂直线,它们就这样倾斜了四百多年。堪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4/15/u131647084_13195485406g213.jpg
http://188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4/15/u131647084_1319548ccfbg214.jpg
旁边有一泓清水,名影塔池,正好将三塔倒影其中。
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6/29/14/4/u131647084_131955926dfg213.jpg
这三座塔,从修建至今,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曾开裂,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几成废墟,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
三塔是我国南方最雄伟壮丽的塔群。它矗立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已经千年,是崇圣寺的象征,也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我为先人高超的建筑技艺而击掌叹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