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的第一次理财
今天记录的是丫丫的第一次理财。作为爸妈也不敢妄自菲薄,轻易的定义为财商课,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而且内容又特别基础,所以只能简单的当成一次财商启蒙活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活跃,丫丫有了自己的独特品味(尽管在爸妈眼里更多的是浪费),也有了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其次,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我们往往会从功利的角度简单的定义有用和无用,根据我们的喜好简单的取舍,这往往打击了孩子的童心和自信。最后,各种拒绝的后面,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她的念想越来越深,内心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很多时候会出现剧烈的反抗、对抗意识。一味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不知道如何选择,自主意识也会淡薄。所以家长要变,寻找一种折中的方法,既能有效约束孩子乱买的习惯,又能引导她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要这要那的现象,爸爸关注的比较及时。他发现我们爸妈不给满足购买的要求,孩子往往会要求姥姥姥爷去满足,所以短暂的不买,并不能很好的改变孩子乱要东西的习惯。妈妈讲道理对孩子有用才购买的理论,也慢慢的失效了,孩子并不关注也很反感简单的说教。对孩子而言,漫无目的的说教,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废话,根本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丫的爸爸想出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每个月固定给孩子100元的零用钱(除了爸妈单独的奖励之外),丫丫可以随意的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不能超出预算;如果丫丫可以坚持一个月不购买的话,那钱就相当于存进银行,爸爸每个月固定给10%的利息(这是定期存款,中间动用了,就没有利息)。爸爸把她的想法和丫丫讲明白后,丫丫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她首先问,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呵呵,原来孩子对钱的购买力没有认识),我说足够你购买足够多的贴画(丫丫经常购买贴画);丫丫第二反映,那还是放在爸爸那边吧,我还有更多的钱,我想要很多很多的钱(看不出也是个小财迷)。
在这段对话里,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在购物的时候丫丫会问,这个东西贵吗,要花多少钱,如果钱很多很贵的话,就不要给她买了。这么贴己的话,是不是我总是简单粗暴说没钱拒绝造成的呢?老妈应该注意下,长久下来,会给孩子造成思想上的负担,穷的负担。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个做法,晚上妈妈和丫丫阅读了一个财商小故事,也就是钱生钱的故事,告诉孩子本金、利息这几个简单的概念。在阅读中,妈妈反复的强调了几个观点,钱要投资,才能钱生钱;如果简单的放在储钱罐里不会变,甚至会减少(购买力)。其实妈妈感觉丫丫还是很聪明的,因为她的想到,如果她只花一部分钱,剩余的钱存在爸爸的银行里,应该有利息的,爸爸虽然不能给他10元,但是应该少一点的给。老妈很欣慰,看到丫丫开动脑筋感到很高兴。以后,妈妈要引入那个定期和活期储蓄的概念,一旦放在活期上利息可以忽略不计。
在零花钱的理财方面,我们完美的达成一致,其实这个办法,比较符合理财中的“开源节流”的节流,只有攒下钱,有钱可理,理财才能成为现实。这个计划非常棒,给爸爸点个大大的赞,期待丫丫的精彩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