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的“有钱”PK“没钱”论
不得不说,丫丫在某一方面是善于发现和总结的。今天她爸在带着她去上乐高课的时候,丫丫突然对爸爸说:“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总是没有钱,而爸爸总是有钱呢?”。孩子的爸爸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好奇的说:为什么啊,你能告诉爸爸为什么吗?丫丫边玩着她的兔子,边得意洋洋的说:“因为妈妈无论是遇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只要喜欢就立刻买下啦,而爸爸呢总是这个不能买,那个不能买,挣了钱也不花,能没有钱吗?”哈哈,爸爸立刻解释说,爸爸不是不花钱,而是更喜欢把钱花在大的方面上,比如你的辅导课等等。不管孩子是否领悟,我们在今天的讨论中,向丫丫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财观点:钱要画在刀刃上,控制支出,才能攒出更多的钱。当然妈妈是反向例子,不是很好的代表。
今天晚上在丫丫离家之前,姥姥准备给妈妈带上晚餐,丫丫在旁边抗议说:“姥姥,你不要给妈妈带饭啦。带去了,妈妈也会生气,因为她不喜欢吃家里的饭饭,她更喜欢在外面吃,吃外面的垃圾食品。姥姥你包的饺子可好吃了,真好吃,可是啊,姥姥你知道吗,我也喜欢吃外面的垃圾食品”。通过这点点滴滴的事情,我真的发现孩子的观察力真够好,能够看出妈妈的喜好来。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妈妈也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虽然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似乎妈妈在这方面做得很差。通过这段对话,妈妈也要认真反思下,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想要孩子做得好,自己也必须以身作则。其实妈妈的这种消费观念,不利于理财。妈妈冲动消费的背后逻辑就是学习很苦很累,应该好好犒劳下自己的辛勤付出。
在今天讨论的话题中,我意识到一位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带来的影响力,如果自己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说不定会把孩子带进阴沟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为自己负责,更要为孩子负责。同时,作为一个5周岁的宝宝,丫丫对购买、金钱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应该进行相关财商的点滴导入啦。以前我曾经明确告诉过她,在社会中最常见的就是交换,你支付现金换来的是服务或者商品,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天上也不会掉馅饼;现在她领悟的是不花钱,钱生钱,自然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