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游诗词遴选(60)

(2024-01-18 16:29:28)
  【 轉載 】

 书     愤     二     


陆   游 (宋)


白发潇潇卧泽中,   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窮苏武餐毡久,   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   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   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   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   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戎十年臨的博,   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   谁料如今袖手看。


学者(刘禹昌   徐少舟)点评:

陆游的“书愤”诗有多首,这两首是他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书法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体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明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慿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於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點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鬼雄”语本屈原《九歌 · 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李清照有“死亦为鬼雄”之句,陆游或取其意。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的壮志而来,但毕竟现实不可回避,理想终究是理想,所以,到这一首的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喟。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赤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戎的博(又作“滴博”、“滴博岭”,在今四川璠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健,气壮山河,充分地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特别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对国家、民族的“每饭”不忘、终生难释的深厚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说:“此种诗(按:指《书愤》”白发潇潇“一首)是放翁不可磨灭处。集中有此,有屋在柱,如人有骨。“这个见解是非常正确的。




滄洲之春

2024年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