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7@365陆游诗歌遴选(40)

(2022-09-09 08:59:52)
标签:

365

杂谈




【转载】



自咏示客

(宋)陆游


衰发潇潇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宜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学者(赖汉屏)点评:

陆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岁那年,宋孝宗亲下诏令,调他回临安,似将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调江西抚州供职,仍然担任管理茶盐公事的佐僚。这首诗就是在抚州任内所作,诗里的“洪州”即今江西南昌,离抚州不远。
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情怀写给朋友们看,提笔便有许多辛酸。诗人把这许多心酸,熔铸在“衰发萧萧老郡丞”这个起句里,先给朋友们展示一幅自画像:白发稀短,老态颓唐,这已是一层心酸;官位又不过是辅佐州长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来一直做一些细碎事务,更加上一层辛酸。计自三十四岁入官场,在宦海中沉沦二十多年,始终未能独挡一面,以展其抗敌救国的壮志雄心。岁月流逝,人生倏忽,自然界的酷暑严冬与政治生涯中的风刀霜剑,交相煎泊,他安得不老?虚捐少壮之年,空销凌云之志,又安得不颓?这个起句,挟半生忧患以俱来,把斯人憔悴的形象描绘得非常逼真,读之便令人泫然。第二句“洪州又看上元灯”是反接,以上元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此翁的颓唐潦倒,更有酒酣耳热,悲从中来的感慨。于是引出颔联直抒胸臆,诗情步步展开;“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这十四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古制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谗言可畏,三人成虎,世间枉直,一时谁能评断清楚?即以放翁而论,他一生受了多少冤枉?哪一件又得到公正的裁判?早在四川,他就有“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海棠》)的感慨;去岁奉昭东归,孝宗有意任为朝官,又被曾觌等人从中梗阻,这些政治上的枉和直,是和非,是语言所能分辨其寻尺高低的么?何况,他本来就不屑向他们分辨,甚至以这种分辨的“羞”呢!显然,他对政治上的翻云覆雨、勾心斗角是十分厌恶的,对那些吠影吠声的群小是不屑一顾的。他宁愿作外郡佐僚,东奔西跑,就升斗之俸以糊口,这样倒能避开许多风波。这是陆游郑重的选择。诗句中“羞”字、“宁”字,下得很重,感慨遥深。
但是,高飞远引,甘居下僚,是不是就能使自己的心安适下来呢,不!远郡佐僚生涯,带给他的是更大的苦恼;“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箝纸尾”用韩愈《蓝田县丞听壁记》故事,说明自己现任分管茶盐的佐僚,对主管职能唯唯诺诺,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作主;甚至,甚至,连属吏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尝尽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饱谙”二字,浓缩了无限屈辱辛酸。下句“摸床棱”用《新唐书 · 苏味道传》中事,全句说:好心的朋友来了,总是苦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处世自全之道;但,这岂是壮夫所为?岂是陆游所为?
看来,进而分枉直,论是非,诗人不屑;退而走东西,就升斗,更是屈辱能忍,真是“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醉歌》),他是做投无路了。愈转愈深的诗情,逼得他说出了一句隐忍已久却又不得不说的话——“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归隐山林,这是更大的退却,是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无可奈何的退却!但是,他真正打算退隐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还得联系他一生出处行藏来看。他毕生心存社稷,志在天下,到老不忘恢复“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杂感》之三),怎么会真的想到退隐山林?就在早一年,他也写过“向来误有功明念,欲挽天河洗此心”(《夜坐偶书》)的话。显然,这不是认真的后悔,而是愤激的反语,应该从反面读。那么,“笑指庐山”这层归隐山林的意思,自然也只能从反面来理解了。我们从无可奈何的一再退却中,看出他对颠倒是非、不辨枉直的朝政的愤慨。所谓《自吟示客》者,也就是出示这样一种愤世疾俗之情。
这首七律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痛苦,一种壮志难酬的苦恼悲哀,感情十分深沉。诗的抒情契机,全在一个“羞”字,一个“笑”字,这两个字是全诗的线索,兴起许多波澜,构成许多转折,蕴含许多苦恼。在“羞”字里可以看到诗人的尊严,在“笑”里可以看到诗人的眼泪。从句法上看,颔联属对工整,颈联用事贴切,增加了诗的容量。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就曾激赏“箝纸尾”一联,谓“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在章法上,诗意层层退却,,诗情却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尽曲折回旋之能事,而全诗以衰颓气象起,以苦笑终,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

注释:

1、诗末自注“庐山僧近寄藤杖,甚奇”
2、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说,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他看清公文内容。详见《昌黎先生集》卷十三。
3、《新唐书 · 苏味道传》:“苏味道初拜相,依违无所发明。”她对人说:“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两可端可也。”即遇事含含糊糊,不可认真决断。








沧洲之春

2022年9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