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1@365陆游诗词遴选(39)

(2022-08-29 12:09:19)
标签:

365

【转载】



冬夜听雨戏作二首 (其二)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   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   七年夜雨不曾知。



学者(陈祥耀)点评:

这首诗写于淳熙五年(1178)秋,诗人五十四岁,初由四川回到故乡山阴时。起二句从山阴听雨说起:在屋檐边听雨,点点滴滴,声如琴筑;在清幽的书斋床上,支枕而听,其声始觉清奇有味。这两句稍作转折,但出以闲谈,为下文相反的笔调蓄势。结二句急转陡变,写出极为豪放的绚丽的意境;七年中,生活于锦官城(成都别名)“歌吹”如“海”的环境,夜雨之声都不曾听到。诗人从乾道六年(1170)四十六岁时入蜀,到五十四岁离蜀回乡,前后九年;起先在夔州、郑州住过一段时间,以后到成都任安抚使、制置使的参议官,中间曾出任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等职,但仍往返于成都于诸州之间,有七年时间长短不等地在成都住过。在南郑、成都过的是军府的生活,符合诗人的从军夙愿,所以他后来对这两段生活,最为留恋和怀念。写的回忆诗篇最多。这两句就是回忆成都军府生活的。
当时成都边境没有战事,军府晚上常有歌舞、鼓吹的盛会。在这种盛会中,诗人豪情发越,兴高采烈,有时忘了屋外响着雨声是很可能的。但“七年夜雨不曾知”,却是极度夸张。他的《怀城都十韵》的“椽烛哪知夜漏残”,也有类似的夸张意味。这两句诗如果出于陈后主、江总一类人之手,便是沉醉声色、丧失心肝的表现;出于陆游之手,则性质不同,因为他是诗人,热爱军中生活,借以抒发其强烈的豪情壮志的表现。不作如此夸张,便难以表现其豪放和热烈的感情。
这首诗以极端豪放的气概,大胆夸张的手法,为古今听雨诗创造了一种壮丽、崭新的意境,堪称独特无二。


附部分名家“听雨”诗句:


山中一夜雨,   树梢百重泉

—— 王维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


一夜不眠孤客耳,   主人窗外有芭蕉。

——杜牧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


急雨潇潇昨晚凉,   卧闻榕叶响长廊。

—— 苏轼







沧洲之春

2022年8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