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季的下午,乌云笼罩着台岛九份山,雨不时来袭。车盘山行,“山顶之城”便会在眼中晃悠。抬头远看,这种顺应山势而建的各色房屋,层层叠加、高高低低。错落建筑群给人以原始村落的感觉。建在山上的城少见,背山且还面向大海,自然就更不一般。这就是台岛的山顶之城--“九份老街”,一个有故事且被台岛极力推崇的旅游必达地。

(一座山,一座城)
(远处的台岛基隆港)
其名“九份”,是有原住民九户,屡屡下山购物每样都是九份而得。此地兴起于19世纪末发现金矿时,日据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几万淘金大军乌压压淹没了九份山。金瓜石挖矿,催生了消费,各式建筑便在“酒馆加青楼”的畸形经济中建立,形成了特有的山野小镇。1945年战后黄金产量曾一度恢复,终因矿藏衰竭而于上世纪70年代关闭。繁华褪去,人去楼空。小镇沉寂。
(九份老街入口)
(九份老街最繁华的基上街,也叫暗街,即不露天)
(阶梯二旁有许多茶馆的竖崎街)
小镇的再度兴起,得因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侯孝贤导演、梁朝伟主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获威尼斯大奖后的火热。其取景地便在“九份老街”。导演的眼光很文艺,摸准了人们、尤其年轻人在衣食无忧后的精神层面,更是看准了“九份老街”那种带着纯朴、野趣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对于现代人相当提神:从未改变的阶梯式建筑景观、从未改变的独特的老式房屋、从未改变的那种山区蜿蜒狭长的坡地、从未改变的那种“暗街”风情、从未改变的山海美景等等,总有一方面可触动你的内心,满足你的需要。
(山顶之城)
“九份老街”只有三条街,基山街、竖崎街、轻便街。几十年的旅游热点,基上街的商业化已太足,确实让一些旧时光遗留失去了原有韵味。满街的人大都和我们一样,浅尝诸如“芋圆”的最佳特产即可。人潮中,日本人、韩国人非常多。走到竖崎街,感觉最多的就是面向大海的茶馆。喝茶总与悠闲相关联。或许这就是“九份老街”的最大改变。我理解为,时代不同了,人在旧地,暗合了心中对过往岁月怀念的情愫。悠哉地喝着茶,看着山海景观,最易感到放缓生活脚步的意义。人在世间当有温情方能享受!
下图是“九份老街”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第一家茶馆“九份茶坊。”外观简朴,内在精致。坊里的摆设,看得我是口齿生香、满眼生光。大有坐下喝上一壶的欲望。
(基上街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的第一家茶馆--九份茶坊)
(九份茶坊内景)
“忘情小築茶坊”的门前及院后的晾台。坐在茶坊的感觉一定会很好,眼前的山景海景,茶会格外香。
(忘情小築茶坊)
(忘情小築茶坊后庭)
最热门的建筑当属“阿妹茶楼,”坐落在半山腰中。满是木质的全开式窗户,很旧式。视野当是极好,满足游人观景所需。整座茶楼挂满红红的灯笼,复古、喜庆味都很浓。在此才听说日本拍过一部叫做《千与千寻》的动画片,其中有个汤婆婆的汤屋,原型就是“阿妹茶楼。”故对许多日本人有着很大的诱惑力。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汤屋原型--阿妹茶楼)
在竖崎街与轻便街交口,导游小江指着一处门口有一猫人与游客收费合影的背景说,这是台岛的第一座电影院--升平戏院。建于日据时代的1934年。介绍说,这是“九份老街”最著名的建筑。那位猫人在与人合影后端着钱罐走回影院内,留下了落寞的身影。门上方的那副广告似还在留恋着远去的风光。
(九份老街第一座电影院--升平戏院)
从轻便街下山时,老街的繁杂还在眼前。此行有点开悟在于:这座不一般的小山城,百十年的二次兴起,似在告知世人,还是眼下最动人。毕竟独特的山顶之城--“九份老街”与现代文明合拍才有日益精进的魅力!
作于2019、10、11、
修改于202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