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师婆跳假神”

(2022-05-11 09:15:40)
标签:

情感

文化

历史

杂谈

分类: 随笔

 知青”这一称呼已逐步淡出世人视野。曾有的往事,只有共同经历者才有会意的沟通,虽不乏苦楚,却有一种共青春的温暖。几十年过去,许多事常浮现于脑际,别有滋味,有些说出来倒有了几分喜感。

    我下放在城市郊区,距家只有5公里。那时一天跑几个来回玩似的。1975年冬季,我所在生产队的“知青屋”还没建好,所住的队屋千疮百孔,难以入住。我和本队另二位知青便搬到隔壁生产队“知青屋”居住。那年该队上调回城知青多,留下空荡荡的房子。和我同在大队宣传队相处甚好的C邀请我们同住。知青生活很散漫,没有管束,我们倍加安逸地懒散。


“跟着师婆跳假神”

                                 (其时农村的土墙草屋顶)

    那时冬季,农村大田没有什么活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积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时,郊区多有生产队与城区相应区域有合约,清理旱厕,运走粪便,这都是二厢情愿之事。没有约定便是“偷粪”。记得一担粪达到一定的浓度(即水分少)可记7分工,相当于我们干一整天活。每天生产队长都会拿着测量仪哆哆嗦嗦地在河边粪船上测着每担粪的浓度。C所在生产队的知青有一个传统,便是喜于冬季夜晚进城挑粪(就是偷粪),我们也决定“跟着师婆跳假神”。

    每晚,几人在一起不是闲聊就是打牌,12点左右烧饭吃饱肚子,也增加抗寒力。约在夜一点,几人一伙便担着粪桶进城了。我们的装束很农民。基本上是外面穿上一件大棉袄,用一根草绳将腰部裹紧。都喜欢戴上一顶老头帽,放下来,只露出一双眼睛。再就是带上手电筒,那是黑暗中干活的必需品。由于都是本城人,对公厕的分布有所了解,轻车熟路,常是人到一会便大功告成,挑上满满一担粪悠悠地回返。那时换肩挑担已很娴熟,能挑百来斤的担子走上十来里路。城乡结合部有一生产队运粪船码头,将粪桶搁在那儿就OK了。我们浑身轻松、满心喜悦地扛着扁担一路高歌地回生产队,然后都像死猪般地睡到中午。下午,或是参加大队宣传队活动,或是回家吃过晚饭再回生产队。如此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努力挣工分的伙计。

结束进城偷粪是被人“逮着”的缘故。那晚我们随一位知青到他家附近的公厕挑粪。不曾想;这个公厕有个看管的农民。正当我们收拾妥当起身离开时,他突然跳出来,大声喊着“有人偷粪啦!”谁曾见过这架势,我们发懵了。只好露出真容,好说歹说请让我们走。可叹这位农民伯伯就是不干,叫喊声还愈发响亮起来,非常刺耳。附近多有人家亮起了灯,打开窗帘对外张望。公序良俗让我们乖乖按他的要求办了。那夜费了大劲才在另一处完工,回到生产队天已大亮,路上也没有了敞亮的歌声。自此再无兴趣“偷粪”了。

应该说,其时我们心智不成熟,茫然感十足,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积极生活,向往美好未来。几十年过去,已到了在曾经的年月中荡荡悠悠的年纪。毕竟经历过一些铭刻于心的往事。

 

 

                                                           作于2022、5、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庚子年记事
后一篇:交友的限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