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街面青砖铺就,平坦光洁。二旁店铺多为民国时期建筑,也有京韵十足的楼房。房屋一经中国红的灯笼装饰,便显得喜庆且古色古香,在眼中便陡然生辉。在此的店铺多是“中华老字号”或知名品牌。大凡来此逛街的游人,悠哉游哉,多为“打卡”,顺带购物。
我们由大栅栏东口入街,一路走着。扬州“谢馥春”店,创办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是经营胭脂水粉的百年老店,也是我国第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祥义号”绸缎店由浙江人冯保义和慈溪太后手下太监总管“小德张”(本名张祥斋)出资共同经营。“祥义”取自二人名字中的一字。
“瑞蚨祥”旧址门面为山东人孟雒川创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清末北京最大的绸缎店。门面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为西洋古典折衷主义风格的二层楼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蚨祥”的“蚨”夹在“瑞”和“祥”之间,当为“福”解。


“张一元”是安徽人张昌翼于1906年在大栅栏开设的茶叶店铺,即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距店面还有一段距离,便有强烈的花茶香扑鼻。北方人喜于喝花茶,门口排有长长的买茶队列。那花香实是无言的吆喝。
“同仁堂”在大栅栏占据着最大的面积,高而宽阔的店面象征着“高富帅”地位。这立匾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老字号可算是“老而老”了。曾经由蔡国庆演唱的《大栅栏同仁堂》将其传扬四海,国人皆知。
紧挨着“同仁堂”的便是“内联升”鞋店。也是高高的楼房、宽绰的店面,显示着实力的不一般。“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大观楼”始于1905年,是北京最早的的电影院。有“中国电影之父”的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步无声电影《定军山》在此首映,从此中国电影诞生。
德云社也在这条街上开了家分社;北京景泰蓝出售小饰件;祥义号银作局制作银饰品等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