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国子监小记

(2021-08-16 09:28:37)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随笔

    与北京孔庙比肩而立的便是国子监。这里曾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是我国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国子监小记                                    (国子监大门---集贤门)

    国子监初设于元朝,其主体建筑已难以看到,大都是明、清时期重建或新建。与孔庙一样,三进院落,分别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门(即集贤门);二门为太学们。此院落建筑最为丰富,琉璃牌坊、辟雍以及彝伦堂均在此。辟雍二侧各有厢房33间,设为六堂,东厢为率性堂、诚心堂、崇至堂,西厢为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均为授课之地。彝伦堂是藏书之地;三进院落是曾经国子监行政长官的办公地,称为敬一厅。其最高长官为祭酒,副职司业。

观国子监小记
                                   (国子监太学门)

观国子监小记
                                      (彝伦堂)

观国子监小记                                                                 (国子监简介)

国子监参观完毕,重复看、反复看的有二处:琉璃牌坊和辟雍殿。大凡游人都会在此流连,其风格以及色彩,有种摄人心魄的力,让人一时不忍离开。

琉璃牌坊坐落在二进院落内。走过集贤门、太学门,眼神便会被这座雍容华贵、大秀大雅的牌坊收了去。一路走过去,很嫌稠密的古树枝叶挡眼,快步走到它的面前,痴痴地端详着。不甚懂美的我如此热辣犯傻,却为哪般?!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红的门、黄的琉璃瓦、绿的琉璃斗拱,三色配以匀称的牌楼,通体透出绝对的高大上,令人赞叹!距介绍,琉璃工艺在康熙年间才引入皇宫,至乾隆年间便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观国子监小记                                                                      (琉璃牌坊正面)观国子监小记                                                                           (琉璃牌坊背面)

这座琉璃牌坊建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一专门为教育建造的牌楼,象征着崇文重教。其正面横额“圜桥教泽”、背面横额“学海节观”均为乾隆所书。前者意思是指听讲学者众多;后者是指听者多,要用水道将学生分开,这就有了后面的“辟雍殿”。观国子监小记                                                                          (国子监辟雍殿)

辟雍与琉璃牌坊为同期建筑,即指皇帝讲学的地方。乾隆帝当年真“煞费苦心”,做了近50年帝王,从没讲过课,硬是兴师动众做了这二个垂名青史的建筑,一是做出崇文重教的表达,一是实现了“临雍讲学”的愿望。辟雍殿为二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正面“辟雍”匾额也为乾隆书写。大殿四面开门,水池环绕,建筑风格独特稀有。与妻在其四周是走了又走,看了又看,一为精美之极,二为高贵气息,迟迟不肯离去。观国子监小记                                                                           (辟雍殿正面) 观国子监小记                                                                   (临雍讲学介绍)

观国子监小记
                                    (辟雍殿侧面)

  观国子监小记                                                                           (环水辟雍殿)

     沿中轴线一一观看各主体建筑。出得国子监大门,记忆最清晰的便是琉璃牌坊和辟雍殿了。其他随时间便淡了。

                                                  作于2021、8、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过国子监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