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国子监参观完毕,重复看、反复看的有二处:琉璃牌坊和辟雍殿。大凡游人都会在此流连,其风格以及色彩,有种摄人心魄的力,让人一时不忍离开。
琉璃牌坊坐落在二进院落内。走过集贤门、太学门,眼神便会被这座雍容华贵、大秀大雅的牌坊收了去。一路走过去,很嫌稠密的古树枝叶挡眼,快步走到它的面前,痴痴地端详着。不甚懂美的我如此热辣犯傻,却为哪般?!形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红的门、黄的琉璃瓦、绿的琉璃斗拱,三色配以匀称的牌楼,通体透出绝对的高大上,令人赞叹!距介绍,琉璃工艺在康熙年间才引入皇宫,至乾隆年间便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座琉璃牌坊建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一专门为教育建造的牌楼,象征着崇文重教。其正面横额“圜桥教泽”、背面横额“学海节观”均为乾隆所书。前者意思是指听讲学者众多;后者是指听者多,要用水道将学生分开,这就有了后面的“辟雍殿”。
辟雍与琉璃牌坊为同期建筑,即指皇帝讲学的地方。乾隆帝当年真“煞费苦心”,做了近50年帝王,从没讲过课,硬是兴师动众做了这二个垂名青史的建筑,一是做出崇文重教的表达,一是实现了“临雍讲学”的愿望。辟雍殿为二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正面“辟雍”匾额也为乾隆书写。大殿四面开门,水池环绕,建筑风格独特稀有。与妻在其四周是走了又走,看了又看,一为精美之极,二为高贵气息,迟迟不肯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