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安徽名人馆》(下)

标签:
历史旅游杂谈 |
分类: 随笔 |
(接3月21日《观赏安徽名人馆》中)
程长庚,名椿,字玉山。安徽潜山人。公元1811--1880年,徽班领袖,京剧鼻祖。1822年随师父北上。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奠基人之一。擅长演老生,艺术上融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历史上被誉为“京剧鼻祖”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公元1823年--1901年,晚清重臣,淮系洋务集团首领。20岁赴京,师事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24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1853年回皖办团练,后入湘军幕府。1862年组建淮军赴上海,由曾国藩保荐出任江苏巡抚。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指挥中法、甲午战争,历任二江、湖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作为淮军和北洋海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淮系洋务集团的首领,长期把持朝政,贯彻“中体西用”,强调“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对外妥协退让,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对内主持并推进洋务---近代化运动,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谥文忠。身后编有《李文忠公全书》,新编《李鸿章全集》。
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肥西县人。公元1836--1896年,淮军主将,首任台湾巡抚。1854年在乡杀土豪筑圩办团练,1862年初率部组成“铭字营”加入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是淮军成军最早、发展最快的主力部队。28岁即以战功晋升直隶总督,1869年开缺回乡养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诏起复,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指挥台湾保卫战,先后取得淡水、基隆大捷。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出任首任巡抚,呕心沥血六载,开矿山、修铁路、办学堂,兴邮政电信,扶植工商,团结原住民,大刀阔斧进行开发和建设,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徽州婺源人。公元1861--1919年。近代首批留美幼童之一。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修铁路工程。回国后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闻名中外。此后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就斐然。曾被清廷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是“中华工程师会”首任会长,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黄宾虹,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朴丞,民国初年易字宾虹。徽州歙县人。公元1865--1955年,画家、美术史家。艺术成就与齐白石交相辉映,并称“北齐南黄”。
胡适,原名嗣穈(men),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公元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领袖,哲学家。1906年夏入中国公学,1910年7月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科、文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后获博士学位。
陈独秀,原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公元1879--1942年,安徽怀宁人。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
陶行知,原名文睿。在推行平民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以“爱满天下”为己任,信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逝世后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邓稼先,公元1924--1986年,安徽怀宁人。物理学家,我国“二弹一星元勋”。与杨振宁是同学,1950年从美回国。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安徽全椒人。公元1701--1754年,清代讽刺小说家。该部小说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示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面。
严凤英,安徽桐城人,1930--1968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因主演《天仙配》名扬全国。其贡献主要在于将黄梅戏由地方小调发展成全国知名大戏种。
皖籍还有许多做出巨大贡献的名人,不再一一介绍。有兴趣者可来合肥参观《安徽名人馆》,将会收获更大。